欢迎来到山村网

治疗豌豆灰露病可用哪些方法

2019-01-06 20:11:29浏览:87评论:0 来源:山村网   
核心摘要:  露地种植的豌豆苗或棚室或反季节栽培的豌豆易发病,主要为害叶片、茎、荚。叶片染病,始于叶端或叶面,初呈水渍状,后在病部

  露地种植的豌豆苗或棚室或反季节栽培的豌豆易发病,主要为害叶片、茎、荚。叶片染病,始于叶端或叶面,初呈水渍状,后在病部长出灰色霉层,即病原菌的分生孢子梗和分生孢子。
  【传播途径和发病条件】:以菌丝、菌核或分生孢子越夏或越冬。越冬的病菌以菌丝在病残体中营腐生生活,不断产出分生孢子进行再侵染。条件不适时病部产生菌核,在田间存活期较长,遇到适合条件,即长出菌丝直接侵入或产生孢子,借雨水溅射或随病残体、水流、气流、农具及衣物传播。腐烂的病荚、病叶、病卷须、败落的病花落在健部即可发病。菌丝生长温限4—32℃,最适温度13—21℃,高于21℃其生长量随温度升高而减少,28℃锐减。该菌产孢温度范围1—28℃,同时需较高湿度;病菌孢子5—30℃均可萌发,最适13—29℃;孢子发芽要求一定湿度,尤在水中萌发最好,相对湿度低于95%孢子不萌发。病菌侵染后,潜育期因条件不同而异,1—4℃接种后1个月产孢,2d℃接种后7天即产孢。生产上在有病菌存活的条件下,只要具备高湿和20℃左右的温度条件,病害易流行。病菌寄主较多,为害时期长,菌量大,防治比较困难。
  【防治方法】:由于此病侵染快且潜育期长,又易产生抗药性,目前主要推行生态防治、农业防治与化学防治相结合的综防措施。 (1)生态防治棚室围绕降低湿度进行。采取提高棚室夜间温度,增加白天通风时间,从而降低棚内湿度和结露持续时间,达到控病的目的。 (2)及时拔除病株,集中深埋或烧毁。

(责任编辑:小城)
下一篇:

豌豆霜霉病怎么治效果好

上一篇:

如何治疗豌豆褐斑病见效快

  • 信息二维码

    手机看新闻

  • 分享到
打赏
免责声明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xfptx@outlook.com
 
0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