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山村网

水稻秧田期立枯病的症状、发病原因及防治方法

2019-01-06 23:16:40浏览:704评论:0 来源:山村网   
核心摘要:  俗话说秧好半田谷,现在正值水稻育苗期间,加强水稻苗期田间管理,促使秧苗健壮生长,是水稻获得高产的关键,但在秧田期易发

  俗话说秧好半田谷,现在正值水稻育苗期间,加强水稻苗期田间管理,促使秧苗健壮生长,是水稻获得高产的关键,但在秧田期易发生立枯病,此病一但发生很难防治,故在防治上应掌握“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原则。

  一、水稻立枯病病害症状

  1、在幼苗立针期到2叶期,病苗心叶枯黄,叶片不展开,基部变褐,有时叶鞘上生有褐斑,病根也逐渐变为黄褐色。种子与幼苗基部交界处生有霉层,茎基软弱,易折断,育苗床中幼苗常成簇,成片发生与死亡。

  2、在幼苗2.5叶期前后,病苗叶尖不吐水,叶色枯黄、萎蔫,成穴状迅速向外扩展,秧苗基部与根部极易拉断,叶片打绺。在天气骤晴时,幼苗迅速表现青枯,心叶及上部叶片“打绺”。幼苗叶色青绿,最后整株萎蔫,出现成片青绿枯死。

  二、水稻立枯病发病原因

  1、低温、阴雨、光照不足是诱发立枯病的重要条件,其中以低温影响最大。在低温条件下幼苗抗病能力降低,有利于病害发生。气温过低,对病原菌发育和侵染影响小,但对幼苗生长不利,根系发育不良,吸收营养能力下降,更有助于病害发展。如天气持续低温或阴雨后暴晴,土壤水分不足,幼苗生理失调,病害发生加重。

  2、一般种子受伤,受冻或催芽时间过长以及生命力差的种子抗逆性弱,病害重。

  3、一般苗床土壤粘重、偏碱,以及播种过早、过密、覆土过厚均有助于此病发生,尤其苗期施肥、灌水或通风管理措施不当,均有利于立枯病的发生。

  三、水稻立枯病防治方法

  1、精心选种与晒种, 提高催芽技术,防止种子受伤,提高种子生命力和抗病力

  2、要做好防寒、保温、通风、练苗等环节的工作,提高幼苗抗病力,防止和减轻立枯病、恶苗病的生。

  3、播种前用“咪鲜胺”浸种消毒处理种子,对秧板进行消毒。稻种在消毒处理前一般要先晒种和选种,然后消毒;

  4、秧苗1叶1芯期喷施敌克松等进行预防。

  5、加强田间管理,一看到发病株或发病中心即应喷药防治。防治的药剂有敌克松、立枯灵、甲霜 恶霉灵等。

(责任编辑:小城)
下一篇:

亚麻细菌性病害症状及综合防治措施

上一篇:

菊花白绢病的为害症状、发病特点及防治方法

  • 信息二维码

    手机看新闻

  • 分享到
打赏
免责声明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xfptx@outlook.com
 
0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