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山村网

黄瓜植株异常是什么原因,怎么办?

2019-01-06 23:45:17浏览:215评论:0 来源:山村网   
核心摘要:黄瓜在生长过程中常常会出现一些异常现象,严重影响了黄瓜的品质和产量,给农户们造成了直接的经济损失。那么,黄瓜植株异常是什

黄瓜在生长过程中常常会出现一些异常现象,严重影响了黄瓜的品质和产量,给农户们造成了直接的经济损失。那么,黄瓜植株异常是什么原因呢?黄瓜植株异常该怎么办呢?本文为大家详细总结了黄瓜植株异常的原因及解决办法,详情如下:

黄瓜植株异常是什么原因,怎么办?

黄瓜植株异常是什么原因

1.生理性缺钙

田间表现症状:黄瓜缺钙是在黄瓜伸蔓期普遍发生的生理性病害,容易造成生长点生长不良。一般在黄瓜9~14叶期容易出现缺钙症状,发病时上位叶形状稍小,向内侧或外侧卷曲,生长点附近的叶呈杯状,叶缘卷曲枯死,严重时生长点粘连坏死,潮湿时,易受病菌侵染,表面出现灰黑色霉层。缺钙原因;黄瓜伸蔓期植株体生长最快,蒸发速度也快,容易缺钙,生长期间养分供应不足,大棚温室遇到长时间低温、光照不良、根系受损等不良条件时,容易出现缺钙症状。黄瓜缺钙症是黄瓜的生理性病害,不具有侵染性,在田间个别植株上出现,叶片表现症状明显,对瓜条没有很明显的影响。

2.黑星病的为害

田间表现症状:黑星病是黄瓜生产过程中的毁灭性病害之一,能够为害黄瓜的生长点、卷须叶片、蔓部、瓜条等多个部位,尤其以为害生长点最为严重,生长点染病后2~3 d即可烂掉,形成“秃桩”。卷须染病变褐腐烂;叶片上病斑近圆形穿孔,蔓部和叶柄被害,病部中间凹陷,形成疮痂。黑星病一般在幼苗期和结瓜初期容易出现,瓜条受害后,流胶,病部呈疮痂状,容易形成畸形瓜,上述特点是黄瓜黑星病与缺钙的本质区别。

3.瘦病

黄瓜疫病可以为害叶、茎和瓜条,黄瓜幼嫩叶片受害后,边缘出现近圆形暗绿色病斑,后呈现腐状下垂,病部逐渐密集白色的霉状物,连阴天棚室内湿度大时容易造成整个生长点受害,粘连坏死。

黄瓜植株异常是什么原因,怎么办?

黄瓜植株异常怎么办

1.防止黄瓜顶部坏死

可以每667 m2施高钙钾镁25 kg,或在植株8~9叶期(出现缺钙症状期),叶面喷施含钙叶面肥,如氨基酸钙、高纯钙等叶面肥,补充钙素,避免黄瓜生长发育期间出现缺钙症。黄瓜疫病可以选用69%的烯酰吗啉可湿性粉剂800倍液或72%杜邦克露可湿性粉剂500倍液喷雾防治。黑星病防治方法,采用50%加纳金可湿性粉剂500倍液喷雾防治。

2.防治保护地黄瓜生长点消失

(1)选用耐低温品种

温室黄瓜栽培是在环境条件不能完全满足黄瓜正常生长发育的条件下的强迫生长,其本身长势比较弱,抗性比较差。可选用耐低温弱光的品种,如津优30、李氏21等。

(2)科学调控温湿度

采用温室黄瓜四段变温管理:即上半天棚室温度保持25~30℃,空气相对湿度30%-70%;下半天温度25~30℃,湿度65%~90%,前半夜温度20~15℃,湿度90%~95%;后半夜温度15~10℃,湿度95%~100%。尤其是前半夜温度不能低于15℃,以利于营养物质的运输,使黄瓜生长点得到足够的营养。通过加盖防寒膜、科学通风换气、张挂反光幕等措施调控棚室内的温湿度,既能满足黄瓜正常生长发育的需求,又能有效地控制黄瓜生长点消失症等病害的发生。

(3)加强栽培管理

通过低温炼苗、培育壮苗、增施有机肥及钾肥、补施微肥、生物菌肥等栽培管理技术措施,提高其抗逆性,促使黄瓜健壮生长。近几年试验表明,在保护地黄瓜定植时,穴施白糖的方法在很大程度上能避免因黄瓜根系生长不良而出现的生长点消失现象的发生与危害。

(4)提高棚室内夜间温度,缩小昼夜温差

对于已发生黄瓜生长点消失症的棚室,提高棚室夜间温度,尤其是前半夜的温度(大于18℃),缩小昼夜温差,促进营养生长,抑制生殖生长,促发生长点。

(5)合理灌水施肥

适时适度灌水,使棚室土壤湿度达90%以上,保证黄瓜不缺水。增施速效肥,每667m2施尿素10~15 kg,每隔10d施1次。叶面喷施植物动力2003、天达216等调节剂,加速生长点恢复的速度。

(责任编辑:煜城)
下一篇:

茭白胡麻叶斑病的发病症状、发病原因及防治方法

上一篇:

芹菜白粉虱的为害特点及综合防治方法

  • 信息二维码

    手机看新闻

  • 分享到
打赏
免责声明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xfptx@outlook.com
 
0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