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山村网

法桐白粉病发病症状、发病条件及防治方法

2019-01-06 23:57:47浏览:97评论:0 来源:山村网   
核心摘要:  法国梧桐为落叶乔木,主要生长于中亚热带地区,是抗病性较强的植物,发病率比较低,常见病害有白粉病、霉斑病、枝干溃疡病、

  法国梧桐为落叶乔木,主要生长于中亚热带地区,是抗病性较强的植物,发病率比较低,常见病害有白粉病、霉斑病、枝干溃疡病、黄叶病等。但是近年来由于高温高湿天气的影响,白粉病已经成为法桐最重要的病害之一,而且有逐年加重的趋势,被列为法桐病虫害防治的重心。

法桐白粉病发病症状、发病条件及防治方法

  1 法桐白粉病发病症状

  法桐白粉病主要危害叶片、新梢,也可危害芽。受害新梢部位表层覆盖一层白粉,染病新梢节间短,后期病梢上的叶片大多于枯脱落;叶片受害,背面产生白粉状斑块,正面叶色发黄、深浅不均,发病严重的叶片正反两面均布满白色粉层,皱缩卷曲,以致叶片枯黄,提前脱落;白粉病菌危害法桐嫩芽,使芽的外形瘦长,顶端尖细,芽鳞松散,严重时导致芽当年枯死,染病轻的芽在第2年萌发后形成白粉病梢。

  白粉病菌侵染法桐后,潜伏在树体内,一般在每年5-6月开始发病,发病初期,在叶片正面或背面产生白粉小圆斑,后逐渐扩大,导致嫩叶皱缩、纵卷、新梢扭曲、萎缩,影响该树的正常生长,发病严重时,在白色的粉层中形成黄白色小点,后逐渐变成黄褐色或黑褐色,导致叶片枯萎提前脱落。

  2 法桐白粉病发病条件

  法桐白粉病是由一种外寄性真菌引起的,病菌侵入法桐树体后,以菌丝的形式潜伏在芽鳞片中越冬,翌年法桐萌芽时,休眠菌丝侵入新梢,闭囊壳放射出子囊孢子进行初侵染,在树体的表面以吸器伸入寄主组织内吸取养分和水分,并不断在寄主表面扩展;等到气温回升到21~25cC、湿度达到70%以上时,孢子开始大量繁殖传播,因此法桐白粉病每年在4~5月份和8~9月份出现2次发病盛期。春季温暖干旱、夏季凉爽、秋季晴朗均是促进病害流行扩展的主要原因。

法桐白粉病发病症状、发病条件及防治方法

  3 防治方法

  3.1 品种选择

  选择发病轻或抗病性强的品种是防治白粉病最经济有效的方法。购苗要选无病植株。购入苗木时要严格剔除染病株,杜绝病源。苗木出圃时,要进行施药防治,严防带病苗木将病菌传入新区。

  3.2清除病原

  树体休眠期要做好清园工作,剪除病枝和病芽;春季及时剥芽,生长期及时剪除新病枝、病芽、病梢和病叶丛,并带离法桐种植区集中处理。冬季结合修剪尽量剪除病芽、病梢,发病严重、冬芽带菌量高的树木,连续几年重剪后,可以获得很好的防病效果。

  3.3 加强管理

  合理密植,疏剪过密枝条,使树冠通风透光,减少白粉病菌的传染。增强树势,增施有机肥和磷钾肥,避免偏施氮肥引起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失衡,导致法桐树体旺长,营养补给不及时造成树势削弱,抗病性下降。

  3.4生长期喷药防治

  防治重点应放在春季,在发病初期控制住病情。开春新叶萌发后,在完成冬季休眠期修剪后普遍喷1次5。Be石硫合剂,展叶初期喷施代森锰锌预防;发病后可用25%粉锈宁1000 1500倍液或70%甲基托布津800~1200倍液喷雾,每隔10~15天1次,连续2~3次,能有效地控制该病的发生与蔓延。

  3.5集中管理

  法桐在城市绿化上用量多、面广,应进行统一防治,对重点发病区域要注意观察,结合适当修剪病害严重枝干,加大防治力度,在药物的使用上,几种最好药剂应交替使用,避免产生抗性。

(责任编辑:叶编)
下一篇:

油菜茎象甲的发生规律、生活习性、危害特点及防治

上一篇:

水稻自生稻的形态特征、形成原因、发生规律及防除对策

  • 信息二维码

    手机看新闻

  • 分享到
打赏
免责声明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xfptx@outlook.com
 
0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