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山村网

河南正阳县林下养鹅奏响“向天歌”

2018-11-11 13:24:23浏览:687评论:0 来源:山村网   
核心摘要:“鹅鹅鹅,曲项向天歌。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这首名为《咏鹅》的诗所描绘的画面,如今在河南省正阳县皮店乡潘店村锦绣田园

“鹅鹅鹅,曲项向天歌。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这首名为《咏鹅》的诗所描绘的画面,如今在河南省正阳县皮店乡潘店村锦绣田园合作社的林业生态养鹅庄园里,有如情景重现:一排排挺拔的白杨树下,一群群白鹅在欢快地啄食,叫声此起彼伏,场面极其壮观。

做起生态养鹅的“鹅掌柜”

今年44岁的潘华胜是潘店村上埠口村民组人,早年养过猪、羊、鸡、鸭,还外出务过工,但屡屡碰壁。2000年,潘华胜响应国家退耕还林号召,在140亩滩地上栽植了“钻天杨”树和桃、梨树,过上了林果园小老板的田园生活。

“光种树不行。潘店村位于淮河北岸渡口,水源充足,水塘多,树林大,都是养鹅得天独厚的条件,栽树养鹅可以实现林鹅双收。”过了几年自由自在的光景,潘华胜决定大干一场。他与家人一商量,打起了林下养大白鹅的主意。最开始他养了1200只扬州四季白鹅,收入10多万元,这让他信心倍增,后来逐年扩大养殖规模,成为全县林业生态养殖示范基地。

为让潘华胜更好地发展林业生态养鹅事业,皮店乡政府为其修筑拦河大坝,武装部和村民兵营组织青年民兵,对养鹅基地内的池塘进行全面清淤;县乡农林水利部门也帮他打井4眼,并为其申请900亩生态林业开发项目。

有了政府的扶持和国家惠农政策的支持,潘华胜如鱼得水,发展林下经济的信心更足了。如今,潘华胜拥有存栏鹅万余只,年产鹅苗13万只,出栏3万只,鹅蛋15万枚,成为全乡林业生态养鹅的“鹅掌柜”。

说起在树下养鹅的事,潘华胜显得很专业:“林下养鹅,晴天能遮阴,通风、透光、氧气充足,有利于鹅的生长,每茬鹅可提前3~4天出栏,还可减少防疫药费;阴雨天可以减少不良天气对鹅群的不利影响,有时落下的树叶、青虫还能当鹅的饲料。另外,鹅群拉下的粪便可以给树施肥,鹅群在树林里‘盘腾’,可以让地表瓷实一些,这样的话水分不易蒸发,树就不会干,刮风树也不易倒。”

“鹅掌柜”带出“鹅军团”

2010年,潘华胜在县农林、工商部门的帮助下,把全村34户林业大户组织起来成立了潘店村锦绣田园生态养鹅专业合作社。如今,他的合作社已发展林业2200亩,果树园120亩,荷花池塘50亩,养鱼水面1300余亩,年产值达3000多万元,林下经济收入340万元,形成集种植、养殖、旅游、观光、采摘、垂钓于一体的林业生态养殖示范合作社。

大家共富才能奔上小康路

为帮助全村林农发展林下生态养殖,潘华胜采取“合作社+基地+农户”的养殖模式,与养殖户签订林下放养合同,农户不用交押金,不承担养殖风险,对所有放养户开展“六统一”全程服务,即统一建场、统一引进鹅苗、统一饲料供应、统一防疫、统一技术、统一销售。目前,他的合作社有5名技术员,从建棚进苗到防疫再到销售,全程跟踪。在潘华胜的精心打理下,经过几年的积累和发展,其合作社规模不断发展壮大,林下经济逐年攀升,吸引了不少养殖散户转行养鹅。截至目前,合作社已示范带动全村150多名青年民兵在家门口林下养鹅脱贫致富。

对于今后的发展前景,潘华胜充满信心。他说:“在‘十三五’规划内,合作社将建立10个林业生态养鹅基地,再发展社员100名,精心打造出‘锦绣田园’白鹅品牌,让淮河滩变成造福林农的聚宝盆,在锦绣林果园里奏响最美丽的向天歌!”

范杰 梁军 曹春阳

(责任编辑:豆豆)
下一篇:

中国质量万里行促进会成立生态蜂业专委会

上一篇:

鸡苗开食有啥窍门

  • 信息二维码

    手机看新闻

  • 分享到
打赏
免责声明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xfptx@outlook.com
 
0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