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山村网

马铃薯灰霉病防治方案

2019-01-07 08:55:41浏览:515评论:0 来源:山村网   
核心摘要:  马铃薯灰霉病是一种马铃薯疾病,该病主要感染叶片、茎秆,能够导致马铃薯品质和产量的下降。那么,如何防治马铃薯灰霉病呢?

  马铃薯灰霉病是一种马铃薯疾病,该病主要感染叶片、茎秆,能够导致马铃薯品质和产量的下降。那么,如何防治马铃薯灰霉病呢?下面小编带领大家一起了解一下马铃薯灰霉病的病害诊断、发病规律和防治方案:

马铃薯灰霉病防治方案

  马铃薯灰霉病病害诊断

  可侵染叶片、茎秆,有时为害块茎。生长后期,叶上症状明显。病斑多从叶尖或叶缘开始发生,呈V字形向内扩展,初时水渍状,后变青褐色,形状常不规整,有时斑上出现隐约环纹。受害残花落到叶片上产生的病斑多近圆形。湿度大时,病斑上形成灰色霉层。后期斑部碎裂、穿孔。严重时病部沿叶柄扩展,殃及茎秆,产生条状褪绿斑,病部产生大量灰霉。块茎偶有受害,收获前不明显,贮藏期扩展严重。病部组织表面皱缩,皮下萎蔫,变灰黑色,后呈褐色半湿性腐烂,从伤口或芽眼处长出霉层。有时呈干燥性腐烂,凹陷变褐,但深度常不超过1厘米。致病菌为灰葡萄孢霉。病菌菌丝发达,有隔;分生孢子梗长而粗壮,褐色,较直,上部具分枝,分枝上生出小梗,小梗顶端膨大,聚生葡萄穗状分生孢子;分生孢子椭圆至卵形,单胞,无色。后期病菌可产生深褐色、球形或扁粒状的菌核。

  马铃薯灰霉病发病规律

  病菌越冬场所广泛。菌核在土壤里,菌丝体及分生孢子在病残体上、土表及土内,以及种 薯上,均可越冬,成为翌年的初侵染来源。在田间,病菌分生孢子借气流、雨水、灌溉水 、昆虫和农事活动传播,由伤口、残花或枯衰组织侵入,条件适宜,多次进行再侵染,扩 展蔓延。 病菌发育喜16~20℃的低温和95%以上的高湿,湿度影响尤为重要。低温高湿、 早春寒、晚秋冷凉时发病重。重茬地、密度过大、冷凉阴雨等病害易于侵染。干燥、阳光 充足时病斑扩展受到抑制。增施钾肥可降低块茎侵染比率。收获后块茎在低温高湿下贮存 ,不利于伤口愈合,会加重侵染和腐烂。

马铃薯灰霉病防治方案

  马铃薯灰霉病防治方法

  (1)重病地实行粮薯轮作;高垄栽培,合理密植,减低郁蔽度;春季适当晚播,秋薯适当早收,避开冷凉气温;增施钾肥,提高植株抗性;适当灌水,提高地温,增强伤愈力;清除病残体,减少侵染菌源。

  (2)发现初期病株,立即喷药。可选用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600倍液,或40%多硫悬浮剂600倍液,或50%农利灵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或50%速克灵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或65%甲霉灵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或60%灰霉克可湿性粉剂800倍液,或40%施佳乐可湿性粉剂800倍液。

  (3)种薯收获后干燥高温下阴干一段时间,促进伤愈,减少侵害发病。

(责任编辑:叶编)
下一篇:

防治大棚茄子落花须知

上一篇:

马铃薯叶枯病症状,马铃薯叶枯病防治方法

  • 信息二维码

    手机看新闻

  • 分享到
打赏
免责声明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xfptx@outlook.com
 
0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