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山村网

养野鸡

2019-02-25 02:36:59浏览:203评论:0 来源:山村网   
核心摘要:养野鸡山村阅读配图  饲养技术  野鸡为野生动物,生命力、适应力和抗病力极强,对环境要求不高,能耐46℃的高温和-32℃的严

养野鸡

养野鸡    山村

山村阅读配图

  饲养技术

  野鸡为野生动物,生命力、适应力和抗病力极强,对环境要求不高,能耐46℃的高温和-32℃的严寒,养殖技术与家鸡一样,主食五谷杂粮,用普通饲料加青草、菜叶即可喂养,可利用旧房、仓库等进行圈养或笼养。 野鸡从周龄开始到16~18周龄为育肥阶段,此阶段野鸡体重呈直线上升趋势。

  1、合理饲喂:采用原粮饲喂野鸡的养殖户,可适当增加玉米、高粱等能量饲料的饲喂比例(推荐配方:玉米40%、小麦15%、炒熟的豌豆20%、菜籽饼15%、麸皮5%、米糠4%、骨粉1%,另每吨料加入食盐2.5公斤及适量微量元素)。采用家鸡饲料饲喂的可购买肉鸡生长料进行饲喂,并保证充足的饮水,此外可以添加10%~20%的青饲料。让野鸡每周至少沙浴一次,并在河沙中喷入2%的敌百虫溶液,以杀灭体外寄生虫。

  2、控制密度:育肥初期(5~11周龄)每平方米可养10~12只野鸡,以后可按公母、强弱、大小进行分群饲养,使其密度逐步降至每平方米6~8只。同时,应设置足够的料槽让其均匀采食,生长一致。

  3、设栖架、防啄癖:育肥野鸡舍内外应放置栖架供野鸡飞攀栖停,这样不仅充分利用了养殖空间,还有利于减少野鸡的啄癖。发现有被啄伤的野鸡应在伤口处涂紫药水或樟脑软膏,并隔离饲养。必要时对野鸡群进行调控,方法为:(1)在舍内挂青草或青菜,引诱野鸡啄菜以分散其啄羽的精力,同时也补充了维生素和纤维素。(2)9~11周龄时,可在饲料中加入1%的羽毛粉。(3)饲料中的食盐要提高到2.5%,或在饮水中添加食盐,并保证供水充足。

  4、防惊飞::尽可能保持场内安静,谢绝参观,以减少外界因素的影响。为防惊飞出现撞伤或撞死,可剪掉野鸡一侧的初级飞羽。

  5、做好防疫工作:野鸡舍应每天清扫,每周用百毒杀等消毒剂进行一次消毒。8~9周龄的野鸡要进行新城疫Ⅱ系疫苗饮水接种,并预防禽霍乱或球虫病的发生。

  野鸡的饲养技术目前已经基本成熟,我国人工驯养野鸡始于20世纪七八十年代,是目前国内开发最成功的著名特禽。

  野鸡育雏期的饲养管理

  野鸡的育雏期是指雏野鸡从出壳到脱温这段时间,一般为1—30日龄,有些地区可长达42日龄,育雏期是饲养野鸡过程中最关键的环节。雏野鸡在1周龄内死亡率最高,许多品质低劣的种蛋孵出的雏野鸡多在这一时期死亡。雏野鸡非常胆怯。对外界环境的微小变化特别敏感,任何刺激都会引起雏野鸡惊慌逃窜,以致死亡。所以育雏鸡要特别保持环境幽静,操作按程序,不要随意更改或经常换人。如果环境条件较差时(如各种声响、黑暗、强光、各种颜色等),应在雏雉出壳30小时内输送给雏野鸡,建立对这种刺激的条件反射,以后遇到这种情况时,就不会引起恐惧而四处逃窜。育雏方式可分两种,一种是立体式育雏(笼式育雏);另一种是平面育雏(地面垫草育雏、网上平养育雏)。其中笼式育雏和网上平养育雏清洁卫生,便于防疫。地面平养垫草育雏容易感染胃肠道疾病和球虫病等。育雏前的房舍、饲养用具等准备工作均与家鸡相同,但有一些特殊要求。野鸡育雏比家鸡难度大,要求高,刚出壳野鸡体小娇嫩,必须提供完全符合野鸡生长的良好生活环境和营养。

  1、严格保温:温度是野鸡育雏的重要条件,必须控制好适宜、恒定的温度。如温度忽高忽低,变化太大,野鸡容易感冒,患消化道疾病等,影响生长发育,严重时可引起死亡。育雏温度随着雏野鸡年龄的增长而降低,脱温时间应视育雏季节、天气变化、给温方法、雏野鸡体况,灵活掌握,可采取20日龄以后白天脱温,晚上供温的方式,使育雏效果达到最佳。

  2、湿度:育雏的环境湿度也很重要,适宜的育雏湿度见表2—7。 育雏湿度过大,雏野鸡水分蒸发散热困难,食欲不振,容易患白痢、球虫、霍乱等病;湿度过低,雏雉体内水分蒸发过快,会使刚出壳的雏野鸡腹内卵黄吸收不良,羽毛生长受阻,毛发焦干,出现啄毛、啄肛现象。

  3、密度:育雏野鸡密度大小直接影响雏野鸡的生长发育。密度大,雏野鸡生长速度减缓,易发生啄癖。因此,应按时调整雏野鸡的密度。1周龄每平方米饲养50只雏野鸡,2周龄每平方米40只,从3周龄起每平方米面积的饲养密度每周减少5只,到7周龄时为15只。

  4、光照:雏野鸡的光照基本与家鸡光照制度一样,但是野鸡胆小,敏感易惊吓,在控制光照开关应采用渐暗、渐明式开关调控器,避免引起对雏野鸡的惊吓刺激造成意外损失。

  5、及时断喙:野鸡易发生相互啄斗,到2周龄时,就有啄癖发生,应对其进行断喙。在14—16日龄时进行第一次断喙,7—8周龄进行第二次断喙,由于野鸡喙部生长很快,应根据生产情况,及时安排断喙。断喙前2天要作好准备工作,为防止野鸡应激,应在饮水中加入多维、电解质、维生素K3,连用3天,同时料槽中饲料应加满。

  6、初饮:雏野鸡从出雏器出来后24—36小时,应进行第一次饮水,给予雏野鸡35℃温开水,为防白痢、大肠杆菌病,在水中加入0.01%氟哌酸或环丙沙星均有良好的预防效果,同时还可在水中加入多维电解质或葡萄糖。

  7、开食:在雏野鸡进行初饮后2—3小时,将饲料用水调制到干湿适中,均匀撒在开食盘中或垫纸上,诱使雏野鸡采食。喂料量控制在半小时内采食完,少给勤添,防止饲料腐败。1周后饲料中拌1%—2%砂砾,以助消化 野鸡育成期的饲养管理

  野鸡脱温后至性成熟前的这一阶段,为野鸡的育成期,这时期正是野鸡长肌肉、长骨骼、体重的绝对增长速度最快的时期,平均每只鸡日增重达10—15克,到3月龄时雄野鸡可达到成年体重的73%,雌野鸡可达到成年野鸡的75%。因此,育成期的饲养管理,对日后商品野鸡的上市规格或种野鸡性能的质量关系密切。所以对育成期的饲养管理同样也应给予高度重视。

  野鸡场的建筑与设备

  1、场址的选择

  野鸡场应选地势高燥、砂质地、排水良好、地势稍向南倾斜的地方。山区应选背风向阳、面积宽敞、通风、日照、排水均良好的地方。野鸡场应建在肃静、安全的地方,远离居民区、工厂、主要交通干道,但又要考虑到饲料、产品运输问题。要有清洁的水源,水质不被污染。要有可靠的电源,不仅维持正常的光照,尤其孵化、育雏及自动给料更不可缺少电源。

  2、野鸡场建筑布局

  应划分出生产区和非生产区。生产区中根据主导风向,按照孵化室、育雏室、育成室、成野鸡室和种野鸡室的顺序排列。非生产区包括职工住房及其他服务设施。应与生产区有300—500米的距离。家属区严禁饲养动物、家禽。

  3、主要建筑

  ①生产用房:孵化室、育雏舍、育成舍、商品野鸡舍、种野鸡舍等。

  ②供应用房:饲料加工间、储藏仓库。

  ③行政用房:进场消毒室、办公室、更衣室、兽医室等。

  ④生活用房:宿舍、食堂、休息室。

  4、主要设备

  野鸡场应根据具体鸡场规模、资金情况来决定。现代化大型饲养场力求设备完善、机械化程度高。小型个体养殖场则应因地制宜,尽量减少前期投入,加快资金周转,降低成本提高效益。

  ①孵化机和出雏机:根据本场种野鸡的饲养量,合理选择配置孵化机和出雏机。

  ②照蛋器:可以购买,也可以自己制做。

  ③笼式育雏设备:有依靠育雏室温度调节的单纯育雏笼,也有自带供温室的电热育雏笼。

  ④饲槽和水槽:有金属或塑料制成,也有木制。悬挂在笼壁外,随雏野鸡年龄调整高度。

  ⑤产蛋箱:木制的或笼养,箱底要有一定的倾斜度,以利于种蛋的滚出,置于暗处。

  ⑥饲料加工设备:大型养野鸡场应自己配置饲料加工设备,如饲料粉碎机组(附带搅拌设备)。

  野鸡的销售

  野鸡生产是季节性生产,生产周期较肉鸡长,价格也较高,野鸡的加工及销售也有季节性和批量性。

  1、销售季节

  雏野鸡经4—5个月的饲养,雌野鸡体重达1千克,雄野鸡体重达1.3—1.4千克以上的体重即为成熟体重。野鸡肉味道鲜美则与温度有关。当入冬以后,低温天气持续1周以上时,野鸡体内脂肪发生一系列的变化后,野鸡肉味才鲜美。所以,野鸡的加工、销售多在冬季进行。我国食用野鸡销售旺季是元旦至春节期间。主要用作礼品互相赠送。出口野鸡不受季节限制。种蛋、种雏野鸡销售旺季为每年4—7月。为提高育雏成活率,多数人愿购买5—6月份的雏野鸡或种蛋。种用成野鸡的销售多集中在每年的10月至翌年2月份。行业知识

  2、上市规格

  目前全国没有统一的上市规格。只有市场生产和经营活动形成的不成文的规格如下:

  ①活野鸡:要求嗉囊无积食,皮下脂肪良好,发育完善,羽毛完全,美丽鲜艳。雄野鸡活重1.3千克以上,雌野鸡体重1千克以上的健康野鸡。活野鸡中由于互相啄斗造成的无尾野鸡,多作降级销售。 商品活野鸡,一般以雌、雄配对出售,销售部门有制作铁丝网式、纸板式的礼品盒,印有“野味珍禽”、“礼品活雉”销售,即方便购物者又可成为销售广告。

  ②白条野鸡:白条野鸡主要出口日本,要求半净膛,雌野鸡900克以上,雄野鸡1.1千克以上。外形丰满,腿围粗,屠体皮下有一定的脂肪膘度,无伤痕、青斑、红紫斑、皮肤完整,表面无羽毛及羽锥残留。

  ③种蛋:适宜做种用的野鸡蛋,蛋壳色以橄榄色及褐色为标准,蛋形指数1.25—1.35之间,蛋重25—35克。

  ④种雏野鸡:体质健壮,趾爪平伸不弯曲,喙和足有光泽,脐部收缩良好,叫声宏亮,血缘系谱清楚,来源于无白痢、结核、马立克氏病、球虫病、肝炎等病史的种野鸡群。

  野鸡养殖是一项投资少、见效快、市场潜力巨大的养殖项目,因此建议有意养殖野鸡的农户,最好在决定养殖野鸡之前,了解了技术和市场,并结合自身的条件,综合谨慎地考虑之后,再进行投资。

(责任编辑:豆豆)
下一篇:

黑豚养殖

上一篇:

沙田柚产地

  • 信息二维码

    手机看新闻

  • 分享到
打赏
免责声明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xfptx@outlook.com
 
0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