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山村网

治理畜禽养殖污染不能“一刀切”

2019-03-07 11:55:36浏览:419评论:0 来源:农民日报   
核心摘要:近年来,中央高度重视环境保护与污染治理,各地陆续划定畜禽养殖禁养区,治理畜禽养殖污染。“在治理过程中,国家级畜禽遗传资源保护场、畜禽核心育种场和畜禽良种扩繁推广基地也被要求关停和搬迁,这可能使我国畜禽种业安全受到严重威胁。”全国人大代表、四川省畜牧科学研究院院长蒋小松说。
   治理畜禽养殖污染不能“一刀切”

  ——访全国人大代表、四川省畜牧科学研究院院长蒋小松
 
  近年来,中央高度重视环境保护与污染治理,各地陆续划定畜禽养殖禁养区,治理畜禽养殖污染。“在治理过程中,国家级畜禽遗传资源保护场、畜禽核心育种场和畜禽良种扩繁推广基地也被要求关停和搬迁,这可能使我国畜禽种业安全受到严重威胁。”全国人大代表、四川省畜牧科学研究院院长蒋小松说。
 
  蒋小松介绍,畜禽种业是现代畜牧业发展的基础和先导,“国家级两场一基地”更是承担着地方畜禽遗传资源保护、新品种培育以及良种扩繁的重要使命,与规模化养殖场相比,养殖数量微小而产业作用巨大,是乡村产业振兴的重要支撑。
 
  蒋小松说,随着国家环境保护与污染治理工作的开展,各地的“国家级两场一基地”积极配合,着力环保升级改造,加强环境污染治理。但是,一些地方政府采取了“一刀切”的做法,对位于禁养区的“国家级两场一基地”,既被要求关停和搬迁,又没有给予相应的出路;对位于非禁养区的“国家级两场一基地”,禁止开展产业发展需要的改扩建。
 
  “农村环境保护和污染治理应该与畜禽种业发展有机结合,不能顾此失彼。”蒋小松建议,为保护地方畜禽遗传资源,保障优良品种的持续选育,保证我国畜禽种业的可持续发展,生态环境部、农业农村部等有关部委在制定环保政策或在实施相关环保法规时,应尽快出台对地方政府的指导性意见,给予“国家级两场一基地”区别于商品畜禽规模养殖场的特殊对待,确保国家畜禽种业安全。
 
  对位于禁养区必须拆迁的“国家级两场一基地”,地方政府不能“一禁了之、一拆了之”,要主动担当,科学指导,把相关政策落实到位,切实解决“国家级两场一基地”搬迁的土地、资金等问题,促进产业转型升级;对位于非禁养区的“国家级两场一基地”,地方政府应该允许其进行改造升级和扩建,让“国家级两场一基地”可以进行更有效的地方品种保护、开发和新品种培育工作。
(责任编辑:城阳)
下一篇:

于欣伟、田惠光委员:惩治保健品乱象 打击相关违法犯罪

上一篇:

青岛:猪肉中有细长白色异物 家乐福认为是筋膜

  • 信息二维码

    手机看新闻

  • 分享到
打赏
免责声明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xfptx@outlook.com
 
0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