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山村网

全国人大代表、安徽省农业科学院副院长赵皖平:以现代化信息手段多方位加强校园食安管理

2019-03-07 11:56:52浏览:842评论:0 来源:中国食品报   
核心摘要:“我国校园食品安全总体稳定可控,但部分学校也存在着食堂基础条件薄弱、设施设备不完善、食品安全管理制度不健全、责任落实不到位、食品安全不平衡等现象。”全国人大代表、安徽省农业科学院副院长赵皖平向记者表示。
       “我国校园食品安全总体稳定可控,但部分学校也存在着食堂基础条件薄弱、设施设备不完善、食品安全管理制度不健全、责任落实不到位、食品安全不平衡等现象。”全国人大代表、安徽省农业科学院副院长赵皖平向记者表示。
 
  赵皖平通过调研分析认为主要有以下方面:一是部分学校食品安全意识淡薄。少数学校负责人对食品安全存在侥幸心理,为了降低成本,购买过期劣质食材;部分学校食堂从业人员责任心不强,进货台账记录、查验食品保质期、进货索证要票意识薄弱;部分学校食堂工作人员无法确认是否持证上岗。
 
  二是食品安全监管不到位。食品监管部门专业人员配备不足,监管力量明显不足,执法力度降低。此外,通过对安徽省的调研,赵皖平发现,全省大多数学校都没有配备专业的食品安全检测装备,导致食品安全难以得到保障。
 
  对此,赵皖平提出了自己的建议:借助现代化信息手段,多方位加强校园食品安全监管,营造全社会共同监督校园食品安全的良好氛围。
 
  严格落实校园食品安全主体责任。督促学校将食品安全列为校园日常管理的重要内容,建立健全食品安全管理制度和机构,推行食品安全“校长第一责任制”,设置专(兼)职食品安全管理人员,明确食品安全相关岗位职责,层层签订责任书。对于造成食品安全事故的,要严肃追究相关责任人的责任;对于造成重大及以上食品安全事故的,要从严从重惩处。
 
  规范食品采购存储标准及流程。学校食品采购人员日常采购时必须严格查验供货商的食品经营许可证等。食品采购后须经食品安全主管负责人或学校负责人检查后方可食用。采购的原料需储存的,必须按照相关要求,科学、合理地储存食品。
 
  推广“明厨亮灶”工程。所有食堂工作人员必须持证上岗;强化对加工制作、清洗消毒、留样管理等关键环节的管控,确保有源可溯、有样可查;以适度补贴的形式,推动有条件的学校在后厨操作加工区域、食品库房等关键部位安装高清监控摄像装置,对食品制作实时监控;推广开放式透明化厨房,公开食品加工制作过程,接受社会监督。
 
  建立校园食品安全快检室。借鉴浙江省、河南省等地做法,试点建立校园食品安全快检室,并逐步向全省有食堂的学校推广。学习银川市做法,在学校门口明显位置张贴“食安云厨”二维码,通过扫描二维码,家长可以在“食品安全智能云平台”中看到学校当日及过往的食材抽检结果,同时还可以查看消毒等信息。
 
  持续加大对学校食品安全的监管力度。对发现的食品安全问题,要以“零容忍”的态度,发现一起严查一起,并向社会公开。探索建立校园食品安全专(兼)职协管员队伍,承担协助执法、隐患排查、信息报告、宣传引导等职责。
 
  畅通校园食品安全投诉渠道。在食品监管部门设立校园食品安全举报投诉站,公布投诉电话,鼓励学生家长及社会人员举报学校食品安全问题,对举报查实的予以奖励,营造全社会共同监督校园食品安全的良好氛围。
 
  加大校园食品安全宣传力度。各级食品安全监管部门应采取灵活有效方式,对学校开展各类食品安全知识的宣传讲座,发放食品安全手册,引导学校增强食品安全意识。不定期对学校相关负责人或者食堂从业人员进行测试,对测试不及格的人员要通过约谈等方式,及时帮助他们端正态度,认真学习掌握食品安全专业知识。
(责任编辑:城阳)
下一篇:

“土代表”通道上发声 土壤治理让化肥减量粮食增产

上一篇:

海关总署发布警示 要求加强进口加拿大油菜籽检疫

  • 信息二维码

    手机看新闻

  • 分享到
打赏
免责声明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xfptx@outlook.com
 
0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