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山村网

如何提高绒毛乌骨鸡的幼雏成活率?

2018-11-16 17:00:57浏览:270评论:0 来源:山村网   
核心摘要:如何提高绒毛乌骨鸡的幼雏成活率呢?无论是绒毛乌骨鸡还是其他鸡品种,育雏的成功与否直接影响着养鸡的成功与否,因此把握好提
       如何提高绒毛乌骨鸡的幼雏成活率呢?无论是绒毛乌骨鸡还是其他鸡品种,育雏的成功与否直接影响着养鸡的成功与否,因此把握好提高雏鸡成活率的养殖技术知识很重要,为了有效提高绒毛乌骨鸡雏鸡成活率,养殖户要遵循乌骨鸡育雏阶段的养殖技术知识,高效饲养管理乌骨鸡雏鸡,下面小编就给大家介绍一下如何提高绒毛乌骨鸡幼雏成活率。
如何提高绒毛乌骨鸡的幼雏成活率?
绒毛乌骨鸡
  如何提高绒毛乌骨鸡的幼雏成活率?
  绒毛乌骨鸡在育雏阶段必须切实做到“选好鸡,使好苗,严消毒,少用药”。
  1、严格按免疫程序及时接种免疫:尤其是马立克氏病、鸡新城疫、鸡法氏囊、传染性支气管炎等疾病。应本着预防为主的方针,必须按免疫程序进行主动免疫。免疫程序的制定,要根据鸡场或病源微生物种类不同而异。
  2、及时进行药物预防:有关统计资料表明,鸡白痢是造成雏鸡死亡的原因之首,球虫病也是育雏期间造成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可在饲料中添加0.2%的土霉素和0.04%的痢特灵,以预防白痢病的发生。15日龄后就应该预防球虫病,可在饲料中添加30—60ppm的氯苯胍等药物。
  3.消毒防鼠:育雏前,育雏室的地面和墙壁要用2000∶1的百毒杀S或ABB消毒剂喷洒消毒,再把食槽冲洗干净,晾干备用,同时育雏室要有半米高的水泥围墙,严禁有鼠洞。
  4.保温控湿:由于雏鸡绒毛稀短,不能抗寒,本身不能调温,温度过低会造成雏鸡生长受阻,扎堆挤压,导致白痢病爆发;如果湿度过大,会导致球虫病的发生,所以要保证合理的育雏温度和湿度。育雏室要备有温度计,随时掌握育雏室的温度。育雏室的温度和湿度,一般是1周龄内的鸡,育雏室的温度为34℃至32℃,湿度为65%至60%;1至2周龄的鸡,育雏室的温度为32℃至28℃,湿度为65%至60%;2至3周龄的鸡,育雏室的温度为27℃至25℃,湿度为65%至60%;3至4周龄的鸡,育雏室的温度为25℃至23℃,湿度为60%;4周以后温度为20℃左右,湿度为60%。
  除使用温度计外,还要学会“看鸡施温”。温度适宜雏鸡活泼好动,食欲旺盛,睡眠安静,鸡群疏散,均匀俯卧。温度过低雏鸡易拉稀感冒,互相挤压,层层扎堆;温度过高雏鸡张嘴喘气,远离热源,精神懒散,食欲不好,大量饮水。
  5.饮水开食:雏鸡出壳20小时后,就可进入育雏室,先饮水,后开食。开始饮水应用5%至10%的白糖水,饮半天,可提高成活率。10日龄前的雏鸡要饮温开水,水温要与室温相近。饮水最好采用雏鸡饮水器,饮水器里应经常保持不断水,让雏鸡自由饮用。饮水2至4个小时后,可开食,把饲料用水浸泡一下,以一抓即散为宜,均匀地撒在塑料布上,让雏鸡自由采食。饲料可直接喂饲料厂生产的全价饲料。但不论喂哪一种饲料,开始3至5天,饲料必须加0.2%氯霉素或0.2%新诺明,或在饮水中加氧氟沙星等广谱抗菌药物,控制鸡白痢病的发生。乌骨鸡与其他鸡种的不同之处就是先天性的白痢病特别严重,所以在育雏期药物要相互交替使用,不得间断,用塑料布喂3至5天后要逐渐换上小木槽或塑料槽,白天3至4小时喂一次,晚上4至5小时喂一次,总之要保持不断水、不断料。
  6.加强饲养管理,预防各种恶癖的发生:严重的恶癖多发生在3周龄以后,常见的有啄肛癖、啄趾癖、啄羽癖。预防的主要措施是在5—9日龄时断啄。平时应加强管理,饲养密度不能过大;配合饲料中各种营养含量要合理,不能缺少无机盐和必需氨基酸;光照强度不能过强,时间不能太长。
  以上就是山村网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提高绒毛乌骨鸡雏鸡成活率方法的相关内容,养殖户一定要予以重视,同时更要掌握你好绒毛乌骨鸡雏鸡科学饲养管理相关的养殖技术,从有效提高绒毛乌骨鸡雏鸡成活率。
(责任编辑:豆豆)
下一篇:

北京油鸡商品蛋鸡养殖管理

上一篇:

骨顶鸡多少钱一只?白骨顶鸡保护级别?

  • 信息二维码

    手机看新闻

  • 分享到
打赏
免责声明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xfptx@outlook.com
 
0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