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山村网

猪咬尾原因分析与防治

2018-11-17 08:27:04浏览:964评论:0 来源:山村网   
核心摘要:  猪咬尾,是猪受到许多种不良因素刺激而引起的一种非特异性应激反应,又称反不适综合症。那么猪咬尾症是由何种原因导致?又该
  猪咬尾,是猪受到许多种不良因素刺激而引起的一种非特异性应激反应,又称“反不适综合症”。那么猪咬尾症是由何种原因导致?又该如何防治呢?根据养猪专家的研究有如下几点:
  一、猪咬尾症的原因
  1、 管理方面因素
  当料槽不够时,猪群在采食的过程中,体质较弱的猪被挤出或干脆就挤不进去,在等待的过程中会从后面进行剧烈攻击,造成外伤。由于猪群过大或同圈猪个体差异过大,猪只之间的咬仗冲突增加。猪的活动受到限制,这是发生咬斗现象的诱因。猪群有群序行为,按体质强弱建立明显的位次关系,若猪群过大,就难以建立群序,从而使咬斗频繁发生,再加上圈舍潮湿,引起猪皮肤发痒,相互磨蹭,啃咬,增加了猪群争斗的可能,特别是在寒冷的冬季,由于很多的养户为了增加圈舍的温度而最大了饲养密度,从而增加了猪群争斗的可能。
  2、猪的生物习性因素
  发病时至少存在这样一个个体较小母猪,啃咬其它猪的尾巴,并使其受伤或出血,猪嗅觉灵敏,喜欢舔食血液,咬猪对血液产生异嗜癖,一旦猪尾巴被咬伤后,易吸引别的猪来啃咬,从而促进咬尾情况的恶化。咬伤程度从伴有轻度出血症状到反复啃咬引起严重尾伤。猪模仿能力很强,猪群发生咬尾时,如果未及时发现并控制,其它猪便会模仿学习,很快蔓延至猪群中其它猪。猪咬尾的发作频率有明显的性别差异,小公猪比小母猪更严重。
  3、环境因素
  猪舍内温度高,湿度大,粪尿清理不急时,使氨气、二氧化碳、氯化氢浓度超标,圈舍光线太强、噪音大、惊吓、注射、抓猪、称重等应激,会影响猪 正常采食和休息,各种因子应激和有害气体对呼吸道刺激,猪群敏感性增强,开始频繁活动,使猪群烦躁不安,咬斗频繁,尤其是其他动物突然窜入圈舍,造成猪群剧烈扎堆,冲撞,出现外伤,出血,渗出等诱发其它猪来舔食啃咬,往往诱发咬尾症。
  4、营养因素
  日粮中蛋白质水平偏低或必需氨基酸缺乏、蛋白与能量比不平衡时,猪体内蛋白质代谢会发生紊乱,表现出一些异常行为,其中包括兴奋互咬;食盐缺乏会加剧咬尾;饲料中营养不平衡,尤其是矿物质缺乏会引起咬尾。比如猪群严重缺磷时,猪会经常拱地、啃泥、互相舔咬,引发咬尾。
  5. 疾病因素
  有体内、体外寄生虫感染,猪体表有虱子、疥癣等寄生虫时,由于皮肤刺痒,猪在墙壁摩擦会导致出现外伤,引起其它猪的啃咬,寄生虫如蛔虫在体内作用,也可出现咬尾现象。猪主要是通过嗅觉来分辨同伴的,当猪患感冒、胃肠炎、贫血、佝偻病、气喘病、狂犬病等疾病时,由于气味的改变很容易造成咬尾的发生。
  二、猪咬尾症的防治
  1. 预防
  仔猪出生后要及时断尾、剪牙是预防咬尾最彻底的办法。同时要注意减少应激和提供均衡营养的配合饲料。根据猪的生物特性,在饲养管理,建舍设计均最大限度满足猪的生物特性。猪舍建筑环境工程设计以及舍内设施选择等都要符合猪的正常生理要求,规模化猪场应根据当地寄生虫发病规律养成良好的驱虫习惯,定时彻底进行体内、体外驱虫。在转群、分栏,转栏合群时,一定要考虑猪群的群序,将体质均匀的合为一栏。要有足够采食空间,科学的饲养密度。对有咬尾恶癖的猪应及时隔离饲养。仔猪适时断尾,分散有恶癖猪的注意力,可在圈内放置几个皮球令猪玩耍,悬挂一块铁板,在其旁挂一铁棒,令猪拱玩巧击。
  2. 治疗
  一旦发生咬尾,将被咬猪的尾部厚涂鱼石脂软膏。给全群猪鼻孔内喷洒70%的酒精,每隔3小时一次。用味道强烈的来苏儿或含氯的消毒剂消毒猪舍,每天喷洒一遍。饲料中另加适量的食盐和小苏打。连喂2—3天,注意饮水要充足。饮水中电解多维,连用7天。
(责任编辑:豆豆)
下一篇:

美研究证实PEDv可以通过饲料传播

上一篇:

猪缺钙的防治

  • 信息二维码

    手机看新闻

  • 分享到
打赏
免责声明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xfptx@outlook.com
 
0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