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山村网

猪群免疫抑制的分析与防治

2018-11-17 08:27:46浏览:686评论:0 来源:山村网   
核心摘要:  免疫抑制是指由各种因素引起的机体免疫系统损伤而使机体抵抗力和抗病能力下降,在当前生猪养殖中普遍存在,是造成猪只亚健康
  免疫抑制是指由各种因素引起的机体免疫系统损伤而使机体抵抗力和抗病能力下降,在当前生猪养殖中普遍存在,是造成猪只亚健康的重要原因。临床表现为对特定免疫反应下降或消失,病毒性和细菌性感染的症状不典型,继发感染显著增加,接种疫苗后不良反应增多,死淘率增加,饲料转化率降低,生产效益下降;一旦受到应激,容易暴发疾病等。
  一、免疫抑制的诱导因素
  1.疾病因素
  造成免疫抑制的疾病主要有猪蓝耳病、猪圆环病毒病、猪瘟、猪流感、伪狂犬病等,这些疾病的病原体主要侵袭机体的免疫系统,在免疫器官组织(呼吸道粘膜、淋巴组织)内复制,造成组织器官缺损和破坏,或影响免疫细胞活性,干扰抗原呈递,抑制或阻断免疫抗体的形成,导致免疫干扰或免疫缺陷。
  2.药理性因素
  有些药物,如地塞米松等糖皮质激素类药物、氯霉素类药物、四环素类药物,即使在治疗量水平也能抑制免疫系统。有研究证明,不同抗生素均可抑制机体的免疫反应。抗生素能在机体免疫反应启动前对入侵机体的细菌等抗原及时修饰或清除,降低了动物免疫系统的激活程度。这也是抗生素禁用的一个重要原因。
  3.营养性因素
  某些维生素(如复合VB、VC等)和微量元素(如铜、铁、锌、硒等)是免疫器官发育,淋巴细胞分化、增殖,受体表达、活化及合成抗体和补体的必需物质,若缺乏或过多或各成分间搭配不当,必然诱导机体继发性免疫缺陷。
  4.不良应激
  在过冷、过热、拥挤、断奶、混群、运输等应激状态下,畜禽体内会产生热应激蛋白(HSP)等异常代谢产物,同时某些激素(如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及糖皮质激素)水平也会大幅提高,它们会影响淋巴细胞活性,引起明显的免疫抑制。
  5.毒素
  霉菌毒素(如黄曲霉毒素B1、赭曲霉毒素)能毒害和干扰机体免疫系统正常的生理机能,猪只过多摄入会使其免疫组织器官活性降低、抗体生成减少。
  免疫抑制性因素通过损伤免疫组织器官或影响免疫细胞活性、干扰抗原呈递、抑制或阻断免疫抗体的形成等途径引起机体抗病能力下降或免疫应答不完全,造成低致病力的病原体或弱毒疫苗也可能感染发病。这些因素通常可使各阶段生长的猪经常发生异常疾病而变得消瘦,甚至死亡,其中以遭受分娩、初生、断乳、运输等应激的猪只为重,而且有这方面问题的猪场更易同时发生多种疾病综合征,混合、并发或继发感染增加。在一头患猪身上通常可以看到两种以上疾病的症状。
  二、免疫抑制的防控对策
  1.避免遗传带入
  避免近亲繁殖;引进种猪或精液时应严格检疫,防止在引进优良品种的同时,带入自家猪场原本没有的疾病。
  2.做好普免之前内外环境的清理工作
  目前,猪群的细菌和原虫的亚临床感染是很普遍的,免疫之前不清理出去,就有可能在免疫应激作用下导致临床爆发。可以在免疫前15天进行药物清理,且药物只使用5天,经过10天不用药物,可以把原来的抗菌药物完全从身体排除,做到既清理了细菌原虫性病原有不对疫苗产生干扰。免疫前15天加强畜舍消毒,主要是清除外环境的病原包括细菌病毒原虫,防止产生亚临床感染,注苗后还要加强消毒30天,主要考虑疫苗免疫后有一个免疫空白期。
  3.切实做好病毒性疫苗的免疫接种工作
  蓝耳病病毒、猪圆环病毒2型、猪瘟病毒、猪伪狂犬病病毒等都是猪免疫抑制病的病原,因此,必须先根据猪场实际情况制定适合自场的免疫程序,然后选择可靠、稳定的疫苗进行免疫接种。在猪蓝耳病和猪圆环病毒病感染猪场应做好猪瘟、伪狂犬病和细小病毒病的控制,尤其是要把猪瘟控制好,否则会造成猪群的高死亡率。
  4.改变和完善饲养方式
  规模化猪场应彻底实现养猪生产各阶段的全进全出,至少要做到产房和保育舍的全进全出,避免将不同日龄的猪混养,从而减少和降低猪蓝耳病和猪圆环病毒病的接触感染机会,尽可能地降低猪群的感染率。
  5.饲料营养均衡,杜绝霉菌毒素污染
  提高饲料中的蛋白质、氨基酸、维生素和微量元素等水平,保持饲料营养均衡,提高饲料的质量。杜绝使用发霉饲料或原料饲喂猪只,适当添加霉菌吸附剂,尤其是在夏季,注意选择有效的防霉剂及毒素吸附剂。
  6.提高动物免疫力
  病毒病的控制很大程度依赖免疫系统的功能发挥。要想让免疫系统的功能正常发挥,必须把应激水平降至最低限度。一方面是最大限度地降低环境中病毒及并发感染病原的浓度,另一方面是最大限度地提高动物的免疫力,这两方面应达到平衡。可在饲料中添加低聚糖增强动物免疫力。
  7.减少各种不良应激
  应激因素对猪来说不可避免,但可以采取各种措施使应激降到最小化,如加强饲养管理、保证充足饮水、降低饲养密度以及人工控制舍内环境温度等。
  引起猪只免疫抑制的各种因素之间并不是孤立存在的,它们往往相互促进,互为因果,从而使各种疾病的病因变得极为复杂,这也是目前养猪生产中猪病难以诊断和防治的根本原因所在。在养猪生产过程中,要优化饲养管理、加强预防保健综合措施,充分增强动物自身体质,培育健康优质猪群,才能减少疾病发生,提高养殖效益。
(责任编辑:豆豆)
下一篇:

母猪产后无法站立的分析与防治

上一篇:

冬季猪呼吸道疾病的分析与防治

  • 信息二维码

    手机看新闻

  • 分享到
打赏
免责声明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xfptx@outlook.com
 
0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