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山村网

猪链球菌病的分析与预防

2018-11-17 08:28:18浏览:299评论:0 来源:山村网   
核心摘要:  一、猪链球菌病的主要临床症状  猪链球菌病是一种急性、热性、败血性传染病,主要分为以下四种类型:  1、急性败血症型
  一、猪链球菌病的主要临床症状
  猪链球菌病是一种急性、热性、败血性传染病,主要分为以下四种类型:
  1、急性败血症型,一般发生在流行初期,突然发病,往往还未见任何症状就死亡,体温升至41-42℃, 在数小时至1天内死亡:精神委顿, 腹下有紫红色斑。
  2、脑膜炎型多发于哺乳仔猪和保育仔猪。发病初期,患猪体温升高,食欲废绝,便秘,有浆液性或粘液性鼻液,继而出现神经症状,转圈,空嚼,磨牙,直至后躯麻痹,共济失调,侧卧于地,四肢作游泳状,颈部强直,角弓反张,甚至昏迷死亡。部分猪出现多发性关节炎、关节肿大,病程1-2天。
  3、关节炎型多发生于小猪,关节肿大,跛行,卧地不起。精神沉郁,食欲减退。体温升高到41℃以上,呈稽留热,呼吸促迫,心跳增数,粪便干燥,有的呈算盘子状,粪便表面常有粘液。后由一肢变为两肢疼痛。病猪耳部、胸部、腹部出现紫斑。
  4、化脓性淋巴结炎型病猪的淋巴结肿胀、坚硬、有热痛感,采食、咀嚼、吞咽和呼吸较为困难,多见于颌下淋巴结化脓性炎症,咽喉、耳下、颈部等淋巴结也可发生。病程为3~5 个星期。病猪经治疗后,肿胀部分中央变软,皮肤坏死,破溃流脓,并逐渐痊愈。该病的确诊,需通过实验室检验出猪链球菌。
  二、预防措施
  1 发病后全场立即进行普查,隔离病猪,减少传播;对有脓肿,尿囊积液,后肢麻痹,瘫痪的病猪予以淘汰,实行独立防疫体系, 可避免人员相互流通和猪只相互接触传播。
  2 加强饲养管理
  加强通风换气,每栏猪6~8 头猪只。加强卫生, 尿粪分离,栏杆清洁。若免疫不及时或免疫失败发生链球菌病时, 首先是同群健康猪立即接种链球菌病疫苗实行紧急预防,全场每周一次大消毒,消毒后在猪舍内喷洒护舍安,使舍内有益菌大量增殖,减少病原传播。
  3 定期在饲料、饮水中添加营养物质
  在饮水中交替添加黄芪多糖等, 以增强猪只的免疫力和减少应激。在饲料中添加0.5%的奥得曼A增强猪只非特异性抗病力,净化猪场病原,确保种猪健康。
  4 切断传播途径
  引种时, 首先在隔离场饲养45天, 猪经观察、检测确认无病后回本场饲养。回场后在场区的隔离场再饲养45 天。实行仔猪早期免疫技术, 即3~5 日龄口服4 头份猪链球菌病疫苗进行首次免疫, 50~60 日龄肌肉注射2 头份进行加强免疫,以防止免疫失败。
  免疫失败主要有两个因素: 一是免疫给药期间使用抗菌药或饲喂含抗菌素的饲料,杀伤了部分抗原;二是免疫剂量不够。所以,在使用链球菌病疫苗的前后10 天共20 天内, 不能使用抗菌药和含抗菌素的饲料。免疫前后10天添加1%的促免1号,增强疫苗免疫水平。
  5 封场管理
  猪场人员长年实行封闭式管理,减少人员流通,杜绝病原传入。猪场的周围不允许饲养生猪确保种猪场安全。
  6 药物治疗
  对发病猪治疗首选药物是氨苄青霉素、青霉素、阿莫西林和头孢噻呋,肌肉注射,每天3 次,连用2 天;5%葡萄糖溶液500 毫升、维生素C 注射液10 毫升, 静脉注射, 每天2 次,连用2 天。对出现跛行症状的猪, 可配合使用镇痛药物治疗;对出现高热的猪,应配合使用解热镇痛药物; 对淋巴结脓肿的猪,待脓肿成熟变软后,及时切开,排出脓汁,用0.1%高锰酸钾液冲洗后,涂上碘酊,配合注射青霉素等抗菌药物,短期内避免用水冲洗,以防感染。
(责任编辑:豆豆)
下一篇:

猪食道阻塞的分析与防治

上一篇:

猪闭尿症的防治

  • 信息二维码

    手机看新闻

  • 分享到
打赏
免责声明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xfptx@outlook.com
 
0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