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山村网

十大猪神经症的分析与防治

2018-11-17 08:28:57浏览:175评论:0 来源:山村网   
核心摘要:  猪神经症状在临床上并不罕见,但是猪患脑脊髓炎、伪狂犬病、李氏杆菌病、食盐中毒等疾病后,都可能会表现出神经症状,如果不
  猪神经症状在临床上并不罕见,但是猪患脑脊髓炎、伪狂犬病、李氏杆菌病、食盐中毒等疾病后,都可能会表现出神经症状,如果不注意进行仔细鉴别,容易出现误诊误治。根据专家们的研究,归纳起来有十大猪常见神经症状,今天小编就是来跟大家分享这十大疾病的分析与防治:
  一、猪伪狂犬病
  1、鉴别要点:
  病原是伪狂犬病病毒。大猪感染后通常不表现症状或只出现轻微症状,一般不引起死亡,可以在4~8日内完全恢复。哺乳和离乳仔猪症状明显,有的仔猪呈现半天左右的前期症状,高热,少吃或不吃乳,呼吸加快,精神委顿,独居一隅不愿活动,然后表现出神经症状,有的未见任何前期症状即会出现神经症状。神经症状的主要表现有:攀登圈栏,盲目运动,阵发性痉挛,转圈运动,角弓反张,行动不稳,行走歪斜,四肢呈游泳状划动。病猪体温升高,结膜潮红,视力减退,呼吸困难,呕吐下痢.先兴奋后麻痹,多数病仔猪于出现神经症状后1~2天内死亡,病死率可达100%,妊娠母猪感染后常发生流产,产出死胎或木乃伊胎。
  2、防治措施:
  伪狂犬病可以使用疫苗进行预防接种,常用的疫苗有2种,即伪狂犬病油乳剂灭活苗、伪狂犬病弱毒疫苗。
  伪狂犬病油乳剂灭活苗:
  仔猪于28~30日龄肌内注射2毫升,种用仔猪在4~5周后重复注射1次,以后每隔半年注射1次,初配母猪于产前1个月再加强免疫1次。种猪一般每隔4个月免疫1次,每次肌肉注射5毫升,经产母猪产前1个月加强免疫1次。
  伪狂犬病弱毒疫苗:
  仔猪生后3日龄内,滴鼻1头份,每个鼻孔滴0.5头份,断奶后再接种1头份。妊娠母猪产前1个月肌注1头份,或者一年普注3-4次。
  对发病症状轻微的猪可试用以下疗法:应用复方盐酸吗啉胍注射液治疗,猪每公斤体重用药0.05~0.10毫升,每天肌肉注射1次;对病情严重的可1天肌肉注射2次,连续用药5天。同时,给病猪肌注猪白细胞干扰素(按使用说明),每天注射1次,连续注射3~5天。补充高免血清或健康猪血清,同时辅以黄芪多糖进行注射。
  二、猪瘟
  猪瘟是由猪瘟病毒引起的一种高度传染性疾病。其发病率与死亡率很高,可达90%以上。病猪是本病主要来源。其分泌、排泄物及尸体污染环境,通过多种媒介感染健康猪,未经消毒的病猪肉尸及内脏、残羹废水是最危险的传染媒介。猪场内饲养管理人员、兽医、屠宰工人、饲养及运输工具均可携带病原,传播本病。由于猪瘟疫苗广泛应用,大多数猪只获得不同程度免疫力,现常见于不典型的温和型猪瘟。其流行缓和,发病率及死亡率较低。症状与病变亦不甚典型。
  1、鉴别要点:
  a、急性型猪瘟
  病猪的体温升高,41度以上。减食、精神沉郁,一些病猪的眼结膜发炎,眼部分泌物脓样致使眼睑粘着,病程早期,病猪发生便秘。有些呕吐,含大量胆汁的深绿色液体。病猪颤抖、发冷及挤作一团。行走时步态不稳,后肢衰弱无力。
  有的病猪可能有神经症状如环绕行走,神经紊乱及运动失调,然后有痉挛现象。当病程进入未期,耳朵、鼻端、四肢腿部、阴部及阴茎包皮等皮肤可出现不同大小的红色出血斑。急性病猪在频死前,腹部、耳朵、鼻端及四肢内侧皮肤可呈现紫色。一部分的患猪在发病24-48小时死亡。但大多数病例的病程为1-3周急性猪瘟,无免疫接种怀孕的母猪会流产或生弱小、颤抖小猪。
  b、慢性型猪瘟
  慢性型猪瘟病程一月以上,病猪厌食与精神不振。全身衰弱、消瘦、贫血,时有轻热,便秘与腹泻交替,病情时好时坏。
  根据猪场未按正确疫苗接种计划免疫猪只,以及临床发病特点,结合死后剖检可以作出诊断。急性猪瘟全身皮肤、粘浆膜及内脏出血可呈大理石样外观。脾脏不肿大,常见边缘出血性梗死。
  慢性猪瘟全身出血变化轻微,其特征病变大肠的坏死性肠炎。盲肠、结肠滤泡肿胀、坏死形成多个突起、轮层状结构的圆形溃疡。
  2、防治措施:
  猪瘟免化弱毒苗接种是预防和控制本病的主要方法。仔猪20及65日龄两次接种。疫区可倡导乳前免疫接种可免受母源抗体干扰。种猪的免疫接种每年两次,定期进行。
  爆发猪瘟时紧急接种,对全部无症状的猪用3倍剂量的猪瘟疫苗接种,可控制疫情。
  三、链球菌性脑膜炎
  1、鉴别要点:
  本病由链球菌感染引起,常发生于乳猪及断奶后1-2月龄仔猪,除神经症状外。病猪并可见化脓多发性关节炎。
  猪群爆发本病时,可见身体健壮猪只无故死亡。早期症状包括体温升高,不食及便秘。患畜运动失调,游泳状运动及痉挛。患猪尚可见关节炎或关节肿大。
  解剖检验可见病灶在脑部,有化脓性脑膜炎。有的病例有多发性关节炎。
  2、防治措施:
  预防猪链球菌病最好用链球菌苗接种。阿莫西林等抗生素和磺胺类药物在链球菌病初期都有效果,可以选择较好的药物,及时治疗。
  对猪链球菌肿团,待软化时在肿团下方外科手术切开,挤出浓汁,常规清创治疗,都能治愈。
  在关节上的肿胀形成瘘管,关节变形后,治愈就十分困难。以尽早淘汰为宜。
  四、猪水肿病
  1、鉴别要点:
  仔猪水肿病是断奶仔猪常见的一种多发性疾病。近年来发病率呈上升趋势。本病实际上是有一定的血清型的溶血性大肠杆菌产生的毒素引起的一种急性肠毒血症。多发于秋春季节断奶1-2周后的仔猪。发病率5-30%。致死率高达90%以上。病猪以全身或局部麻痹、共济失调和眼睑水肿为主要特征。一旦发病,很难挽救,是养猪生产中重要的疑难病症之一。
  2、防治措施:
  本病的治疗相当困难。原因之一是病程过于急促,往往来不及治疗即告死亡。对已有早期病例发生的猪场,及时调整饲料的配比和用法,减少投料量或改为麸皮粥,同时经肌肉注射或饮水投服利高霉素;或向麸皮粥中混入痢特灵或新肥素;加喂适量硒和维生素E;肌肉注射醋酸可的松加链霉素或庆大霉素;或经腹腔注射磺胺嘧啶液。在采取上述措施前,经口灌服适量泻剂,如硫酸镁、硫酸钠,清理肠道,也许对部分早期病例的恢复会有所裨益。
  五、猪破伤风:
  1、鉴别要点:
  猪较为常见。主要为创伤感染,猪多由阉割消毒不严而感染。表现为四肢僵直,两耳竖立,尾不摆动,牙关紧闭,重者发生全身痉挛及角弓反张;对外界刺激兴奋性增高,常有吱吱的尖细叫声;如治疗不及时或治疗不当常常死亡。
  2、防治措施:
  防止外伤发生,特别是在猪阉割时,要作好器械和术部的消毒工作,为预防感染,可在去势的同时,给猪注射长效头孢噻呋0.5ml,有较好预防效果。
  对病猪及时治疗,方法包括:
  (1)早期及时注射抗破伤风血清,猪为10万-20万单位,分两次皮下注射;
  (2)使用镇静解痉药物,如氯丙嗪50-100毫克,或水合氯醛灌肠,或25%硫酸镁10-15毫升,或1%普鲁卡因穴位注射;(3) 对症疗法:补液,注射维生素C,调整胃肠药等;
  六、脑脊髓炎
  1、鉴别要点:
  引发猪脑脊髓炎的病原有两种,即传染性脑脊髓炎病毒和血凝性脑脊髓炎病毒,前者引起猪的传染性脑脊髓炎,后者引起猪的血凝性脑脊髓炎。
  a、传染性脑脊髓炎主要发生于仔猪,尤其是4~5周龄的仔猪最易感染,病初体温高达40℃~41℃,不久即出现各种神经症状,严重者眼球震颤、头颈后弯、肌肉抽搐、昏迷不醒,随即发生麻痹,呈犬坐姿势或一侧横卧,有响声出现或触摸机体时,四肢会出现不协调运动或头颈后弯。轻型病例主要出现兴奋、发抖、平衡失调、运动失控、肢体麻痹等症状。少数病例为最急性型,在24小时内死亡,多数为急性型,于3~4日内死亡。
  b、血凝性脑脊髓炎多发生于2周龄以下的仔猪,更多见于4~7日龄的哺乳仔猪,一般侵害一窝或几窝仔猪后疫情很快停止,病猪先有呕吐、便秘、嗜睡等症状,然后才出现神经症状,对响声、触摸表现过敏,发出尖叫声,或卧地呈游泳状运动,运步时呈现踩高跷姿势,步态不稳,后肢逐渐麻痹。大多数病猪体温不高。
  2、防治措施:
  脑脊髓炎目前尚无有效疗法和疫苗,主要靠一般性防疫措施,根本工作就是加强卫生防疫工作,防止引进病猪。一旦发生本病,要及早确诊,严格隔离或淘汰病猪,停止生猪的调拨,加强消毒,防止病情扩大蔓延。
  七、李氏杆菌病
  1、鉴别要点:
  仔猪多见,大多数病猪体温正常,但呈现败血症状。病初运动失常,作圆圈运动,有时作无目的行走或抵地不动;有的阵发性痉挛,口吐白沫,侧卧于地,四肢乱爬,呈游泳状划动,较大的猪行走时身体摇摆;有的两后肢麻痹,不能站立,拖地而走;有的表现咳嗽,腹泻,肺水肿,呼吸困难,皮肤蓝紫色,有皮疹;有的呈现观星症状,头颈后仰,前肢或四肢张开。病程约1~3天,致死率高。
  2、防治措施:
  李氏杆菌病 主要预防措施是驱杀老鼠、消灭寄生虫、用百毒杀或5%漂白粉溶液喷雾进行环境消毒。治疗病猪可使用青霉素、链霉素,但效果不理想。注射磺胺嘧啶有较好的疗效,用量为0.1克/千克体重,每日1次,连用1周。
  八、食盐中毒
  1、鉴别要点:
  猪食盐中毒时食欲减退或拒食,精神沉郁,粘膜潮红,便秘或下痢,口渴,皮肤瘙痒,继而兴奋不安,徘徊,转圈,前冲或后退,肌肉痉挛,全身震颤,不断咀嚼,口流白沫,体温常不断升高,最后倒地,四肢作鸭子游泳样动作,直至昏迷,于发病后1~2天内死亡。但食盐中毒都因采食较多食盐或含盐食物引起,通常在暴饮之后突然发病,临床上较易诊断。
  2、防治措施:
  食盐中毒可采用多次少量给予清洁饮水的方法慢慢救治。药物治疗可静脉注射5%葡萄糖酸钙50~100毫升,或10%氯化钙 50毫升;为缓解颅脑水肿,可静脉注射25%山梨醇或高渗葡萄糖;严重者可灌服10%硫酸铜50~100毫升或粘浆剂及油类泻剂50~100毫升催吐,然后将150~200克白糖溶解灌服。
  九、猪乙脑脑炎
  1、鉴别要点:
  母猪乙脑感染后,常突发流产,且流产多在妊娠后期,胎儿大小 不一致,死胎、木乃伊胎,全身水肿;有的仔猪出生后发生痉挛症状而死亡;有的仔猪生命力强,正常生长。仔猪一般突然发病、高热稽留、精神萎顿、食欲减少或废绝、粪干硬呈球状,表面附着灰白色的粘液;有的仔猪后肢呈轻度的麻痹、步态不稳、关节肿大、跛行;有的仔猪视力障碍、最后麻痹死亡。
  2、防治措施
  杀灭蚊虫,种猪每年3、4月份,9、10月份接种乙脑疫苗,目前对乙脑的治疗还没有特效药物,主要是对症治疗,为防止继发感染,可用抗生素或磺胺类药物。
  十、猪先天性震颤
  病原是遗传因素或病毒感染。初生仔猪易患此病。症状为肌肉打料、震颤。剖检无肉眼病变。防治方法防止近亲交配,对有病史的公母猪予以淘汰,发病仔猪一般不用治疗,只要人工扶助,保证吃上母乳特别是初乳,即可自行康复。
(责任编辑:豆豆)
下一篇:

教你用食用糖治猪病

上一篇:

母猪产后不食症的分析与防治

  • 信息二维码

    手机看新闻

  • 分享到
打赏
免责声明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xfptx@outlook.com
 
0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