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山村网

“小项目”助力“大事业” “红色大棚”助力搬迁群众脱贫致富

2018-11-11 18:25:46浏览:204评论:0 来源:山村网   
核心摘要:  现在,我们已经步入了夏季,全国多地开始了高温天气,但是在湟源因为有来自日月山的风,所以还带着一丝丝凉意,早晚还是比较

  现在,我们已经步入了夏季,全国多地开始了高温天气,但是在湟源因为有来自日月山的风,所以还带着一丝丝凉意,早晚还是比较凉爽的。但是如果你在这的大棚的话,你可以感受到另外一番景象。

  这里有点类似亚热带地区的温暖湿润景象,人们忙着翻地、除草、种苗、浇水,忙得不亦乐乎。


大棚蔬菜

  今年,西宁市湟源县在申中乡实施“红色大棚”助力搬迁群众脱贫致富项目,以党组织引领产业发展,助力脱贫攻坚工作,这些党建扶贫示范大棚就是项目落地的成果。

  聚焦问题,树立信心,凝心聚力走新路

  易地扶贫搬迁是一项从根本上帮助农村贫困群众脱贫致富的综合性工程。近年来,湟源县2990户11145人实施了易地扶贫搬迁,有效改善了村民的居住环境。然而,搬入县城,对于没有技术的村民来说,就业、增收成为最大的困难。

  距县城5公里的申中乡窑庄村有一批闲置温室大棚。如何盘活现有资源,以党建工作促进脱贫攻坚,解决搬迁贫困户就业问题,助力搬迁群众增收致富,湟源县委组织部明确思路:向党建要生产力,创新“党建+”模式,实施“红色大棚”助力搬迁群众脱贫致富项目,把党的政治优势和组织优势转化为脱贫攻坚的强大合力,确保搬迁群众搬得出、住得下,有产业、能致富。

  说干就干,县委组织部多次深入城关镇北大路、申中乡莫布拉新村等易地扶贫搬迁集中安置区召开座谈会,详细了解搬迁村贫困户生产生活情况,帮助贫困户转变思想观念,树立“脱贫致富靠自己,自力更生是出路”的思想,增强脱贫致富的信心和积极性。同时,动员有劳动力基础、种植意愿强、作用发挥好的党员、贫困户申请“党建扶贫示范大棚”种植,目前16栋温室大棚已全部申请种植。

  党员带头与贫困户一起整地、种植、除草……如今,几近荒废的大棚一派生机盎然。

  整合资源,综合保障,强化服务促发展

  为保证“红色大棚”结硕果、出成果,湟源县委组织部多方筹措资金20万元,用于维修温室大棚和修建过渡房、简易行车道、停车场、厕所等配套设施,保障了温室大棚蔬菜种植基础。

  解决了人和地的问题后,摆在党员群众面前的难题就是“怎么种”了。对于易地搬迁农户来说,温棚种植从未有过,相关种植技术更是一窍不通。针对这一问题,县农牧局全程提供技术支持,通过集中授课、实地观摩等方式,对30余名党员群众进行技能培训, 并组织农业种植专家到窑庄村温室大棚进行现场指导,实现“良法到人”“良种到棚”。日月藏族乡池汉素村搬迁党员郑秀英深有感触地说:“没想到,我这个曾经的‘放娃’,搬入县城后,也学会了种蔬菜,从心底里感谢党。”

  为保证蔬菜卖得出,农民得实惠,县委组织部采用微信、广告牌、电视等形式大力宣传无公害蔬菜,并计划在窑庄村温室大棚旁开设销售点,开展无公害蔬菜采摘,进行现场销售。同时,协调县城管局在县城开设蔬菜零销点,定时、定点销售,确保蔬菜“种得出、有销路”。“我感觉很幸福,既有技术指导,又免了一年的土地流转费,还提供有机肥、菜种,协调开设蔬菜零销点,我们还有什么好担忧的”。“以前给人打工,现在自己给自己打工,成了一名新型职业农民。”原东峡乡北山村搬迁党员吴全业一脸喜悦地说。

  建强组织,严格管理,突破难点出实效

  大棚建起来容易,管起来难,盈利就更难,而在产业链上建立党组织,以党建工作规范内部管理进而推动产业发展,就是解决这一难题的金钥匙。

  通过摸排承包大棚种植的贫困户中共有9名党员,在县委组织部的指导下,这9名党员成立了临时党支部,并选举产生了党建扶贫示范大棚临时党支部委员会委员、书记,切实让党支部担负起从严教育管理党员的主体责任。为方便党员参加组织生活,临时党支部改扩建闲置温室大棚,作为临时党员活动室,并按照功能最大化、成本最小化的原则,进行规范布置,设置党员形象栏,并配备蔬菜种植相关书籍。针对行业特点和党员需求,党支部积极推进“双育”工作,提高党员党性修养和技能水平,引导党员发挥带头学习、科学种植、安全种植的先锋模范作用。

  大华镇崖根村搬迁党员王秀英得知寺寨乡草原村贫困户李友鹏,因家中劳动力不足,对大棚蔬菜种植存在疑虑的情况后,以自己的亲身经历,动员李友鹏加入,并与其他党员一起帮助他。在党员的带动下李友鹏放下顾虑也承包了一个大棚。看到这一切王秀英骄傲地说:“作为一名党员,我要带头把地种好,还要帮助身边的群众把地种好,发挥好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严格实行动态化管理,与种植户签订《种植协议书》《种植户承诺书》《门前三包责任书》,明确责任人。深入开展“评星定格”评比活动,开展“一季度一考评”工作,每季度末,对16栋温室大棚种植效果进行评估,对态度不端正、积极性不高的种植户,实行末位淘汰;对于种植效果好的种植户给予一定奖励。

  “小项目”助力“大事业”。“红色大棚”助力搬迁群众脱贫致富项目只是西宁市创新党建项目之一,这为全市党建助力脱贫攻坚提供了新思路,探索了新路子,得到了群众的认可和好评。相信,还有更多的基层党组织依托党建项目实施,不断创新载体,努力为与全国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建设更加富裕、更加文明、更加和谐、更加美丽的新青海而奋斗。

(责任编辑:豆豆)
下一篇:

重庆:石盘乡打造“一村一品” 高山蔬菜成致富“金钥匙”

上一篇:

湖北竹山:养鸡夫妇觅得好“鸡遇” “郧阳土鸡”唱响脱贫致富歌

  • 信息二维码

    手机看新闻

  • 分享到
打赏
免责声明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xfptx@outlook.com
 
0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