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山村网

驻村工作队调整结构转变观念 打开村民致富门

2018-11-11 18:32:02浏览:817评论:0 来源:山村网   
核心摘要:  在农村如果没有引进新的品种种植大家都是种植传统的农作物,十年如一日、一复一日的种植着,但是因为是种植传统的农作物所以

  在农村如果没有引进新的品种种植大家都是种植传统的农作物,十年如一日、一复一日的种植着,但是因为是种植传统的农作物所以容易出现种植结构单一,人均收益低,经济发展缓慢等情况。

  为了缓解这一情况,在伊宁市克伯克于孜乡阿热买里村有563户2296人,曾以种植小麦玉米等传统作物为主,出现人均耕地少,种植结构单一,土地收益率低的情况。在伊宁市林业局驻村工作队入驻以来,入户走访知实情,抓住关键找根源,紧盯增收致富短板,从调整种植结构、推广特色种植入手,发展乡村休闲农业,提升土地收益等方面综合施策带领村民走出致富的新路子。


驻村工作队开展拱棚草莓示范

  调整结构 打开村民致富门

  驻村工作队发挥派驻单位及队员自身优势,结合阿热买里村气候条件、产业基础、市场需求等因素,开展“点穴式扶贫方式”,从优化种植结构、农产品加工增值上下功夫,引导村民发展树莓、草莓、蔬菜、西甜瓜等特色种植。树莓果俗称“马琳娜”,是一种营养价值极高的水果,适宜在山区潮湿地带种植,收益高,可以大幅提高农民收入。

  村民萨皮丁 塔依尔看着自己地里的树莓,心里乐开了花。他说:“种植树莓,一亩900公斤的产量,一公斤卖10块钱,8亩地的收入让我家的生活变的富足。”

  种植户阿巴斯托别在自家的草莓地里忙得不可开交,在技术人员的指导下,拱棚草莓比传统露地草莓提早上市21天,20多亩的草莓地,让她真真切切得到了特色种植带来的收益。

  目前,98户村民加入到特色种植行列。全村新增树莓318亩、草莓364亩、西甜瓜210亩、蔬菜100多亩。

  转变观念 补足增收“精神钙”

  驻村工作队通过深入调研掌握了阿热买里村的优势和劣势,从优化产业结构、庭院经济、抓技能培训到劳动力转移,通过扶贫项目、扶贫政策、借助外力,让贫困户坚定脱贫信心,从被动脱贫,变为主动脱贫。

  针对阿热买里村是近郊村的特点,驻村工作队通过广播、发放资料、悬挂横幅标语、进巷入户的方式进行广泛宣传,激发青年人创业的愿望和热情,帮助他们树立外出务工的信心。组织人员考察劳务市场,寻找合作伙伴,建立横向联系,又与相关部门根据村民培训意愿,举办电焊、烹饪培训班,培训100多人全部取得职业资格证书,现在已有65人实现稳定就业。

  驻村工作队开办服装缝纫、民族刺绣培训班,利用现有房屋建立了100平方米的民生坊,购进缝纫机和刺绣机,与服装公司签订订单式协议,让妇女们实现了就近就业。

  长远规划 绘好致富新蓝图

  在驻村工作队的扶持指导下,阿热买里村成立了特色种植专业合作社。全村特色种植面积和种植户人数相较之前都有所增长。农产品生产规模上去了,销售便成了农民增收的关键。驻村工作队针对草莓、树莓成熟之后保鲜时间较短的特点,引进加工企业,建设保鲜库,引导村民反季节销售,促进村民增收,壮大村集体经济。

  驻村工作队引导村民发展庭院经济,以老党员刁可俊的庭院作为集体培育基地,培育出西红柿、辣子、黄瓜茄子等菜苗7万余株免费发放给村民,满足300多户村民的种植需求。同时为村民提供种植技术指导,不仅可以满足村民自家的需要,多余的蔬菜还可以销往市场,增加收入。

  驻村工作队根据阿热买里村地缘、交通及产业优势,推进休闲采摘农业、农产品加工业发展,规划设计了2000亩的特色种植休闲采摘观光园,计划利用2-3年的时间建设树莓园、草莓园、菜园、瓜园、果园等,届时特色种植业、休闲采摘农业、农产品加工业全面发展,村集体经济有望实现新突破。

(责任编辑:豆豆)
下一篇:

海南:250只阉鸡“啄”掉贫困帽 贫困户笑迎致富新生活

上一篇:

贵州岑巩:“多元化”养殖带动贫困户走向致富路

  • 信息二维码

    手机看新闻

  • 分享到
打赏
免责声明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xfptx@outlook.com
 
0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