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山村网

除草剂丁·苄有什么作用特点?

2012-10-23 11:12:58浏览:907评论:0 来源:山村网   
核心摘要:丁草胺为酰胺类选择性内吸传导除草剂。纯品为淡黄色油状液体,具有微芳香味。难溶于水,易溶于多种有机溶剂。在常温及中性、弱碱
丁草胺为酰胺类选择性内吸传导除草剂。纯品为淡黄色油状液体,具有微芳香味。难溶于水,易溶于多种有机溶剂。在常温及中性、弱碱性条件下化学性质稳定。强酸条件下会加速其分解,在土壤中可被降解。对人畜低毒,对皮肤、眼睛有刺激作用,对鱼类高毒。丁草胺主要通过杂草的幼芽吸收,而后传导全株而起作用。芽前和苗期均可使用。植物吸收丁草胺后,在体内抑制和破坏蛋白酶,影响蛋白质的形成,抑制杂草幼芽和幼根正常生长发育,从而使杂草死亡。在粘壤土及有机质含量较高的土壤上使用,药剂可被土壤胶体吸收,不易被淋溶,特效期可达1-2个月。

苄嘧磺隆是选择性内吸传导型除草剂。药剂在水中迅速扩散,经杂草根部和叶片吸收后转移到其它部位,阻碍支链氨基酸生物合成。敏感杂草生长机能受阻、幼嫩组织过早发黄,抑制叶部、根部生长。能有效防治稻田1年生及多年生阔叶杂草和莎草,能被杂草根、叶吸收并传到其他部位。对水稻安全,使用方法灵活。适用于稻田防除1年生及多年生阔叶杂草和莎草,在作物芽后,杂草芽前及芽后施药,对鸭舌草、眼子菜、节节菜等及莎科杂草(牛毛草、异型莎草、水莎草等)效果良好。

丁·苄为丁草胺和苄嘧磺隆(农得时)的混合制剂。丁草胺  主要通过杂草幼芽胚芽鞘和幼小次生根吸收,抑制细胞蛋白质合成,使杂草死亡。苄嘧磺隆为选择性内吸传导型除草剂,通过抑制乙酸乳酸合成酶活性,使支链氨基酸合成受阻,而使细胞分裂和生长遭到破坏。两种除草剂在杂草体内的作用部位不同,而且杀草谱有显著的互补性,因而有较宽的杀草谱。在推荐剂量下,可有效地防治稗草、千金子、牛毛毡、碎米莎草、异型莎草、节节菜、陌上菜、泽泻、眼子菜、雨久花等杂草。但对矮慈姑、水莎草、三棱草和扁秆露草只有抑制作用。在连续单用杀稗剂如丁草胺、禾大壮、快杀稗、敌稗等,草相变得复杂的稻区,本剂可作为替代品,而有良好的应用前景。该产品持效期约40~50天。
(责任编辑:豆豆)
下一篇:

苯氧羧酸类除草剂的特点及应用

上一篇:

农业部颁布27除草剂最大残留限量

  • 信息二维码

    手机看新闻

  • 分享到
打赏
免责声明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xfptx@outlook.com
 
0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