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山村网

四川省渠县:加工出售咸鸭蛋 泥笆蛋变致富蛋

2018-11-11 19:21:19浏览:676评论:0 来源:山村网   
核心摘要:咸鸭蛋,一种具有中国特色的传统食品。咸鸭蛋在中国的历史十分悠久,而且几乎每个地方都有生产。咸鸭蛋制作方法简单,成品后的鸭
咸鸭蛋,一种具有中国特色的传统食品。咸鸭蛋在中国的历史十分悠久,而且几乎每个地方都有生产。咸鸭蛋制作方法简单,成品后的鸭蛋蛋黄泛有油光,蛋白清香,是一道下饭就酒的美味小食。在我国农村地区,蛋鸭养殖比较普遍,因而制作咸鸭蛋的原料采购比较便捷,有利于咸鸭蛋的生产。近日,四川省渠县的咸鸭蛋生产,让当地的老百姓走上了一条致富创业大道。   在四川渠县青龙镇双凤村桐颜食品有限公司的蛋制品加工房,一只只鲜鸭蛋经过工人们选蛋、配料、包蛋灌浆、密封腌制、成熟晾干等工序,最后装箱待运。这种加工包好的蛋被当地人叫做泥笆蛋。8月31日,在桐颜公司蛋制品加工房,公司法人代表彭伟告诉记者,通过包回收,今年上半年生产松花蛋、咸鸭蛋20多万只,主要通过企业联络单位食堂、学校伙食团、餐馆饭店、城市居民等解决销路,半年产值已达50万元。   “去年12月份运营至今,形势较好,最高峰一天能生产咸鸭蛋、松花蛋1万只左右,最大月产能30万只。前段时间天气太热加工房停止了生产,等天气凉了我们计划再开工。”彭伟说。   今年以来,双凤村的泥笆蛋项目让整个村的贫困户享受到了产业发展带来的好处,同时也为农户增收带来了福音。   “全村鸡、鸭以农户散养为主,产的蛋存放久了容易坏,到场镇出售旅途远、不方便。现在业主主动上门收购,农户不用出村、鸡蛋鸭蛋换成钱,从而增加了一笔可观的收入。”双凤村村支书李蜜说。   养殖户卖蛋方便了   双凤村76岁脱贫户何代英家里今年养了50多只鸭,产出的鸭蛋由桐颜公司加工房以1.5元/只的价格上门收购。   何代英告诉记者,今年上半年,彭伟5至6天上门收购一次鸭蛋,最多一次收走了300多只鸭蛋。50多只处于产蛋期的鸭,一个月下来能带来千把元的收入。   今年下半年,何代英又饲养了50只小鸭,准备来年继续为加工房供蛋。   记者了解到,今年由双凤村帮扶责任单位渠县国税局引进技术专家研发产品标准,成立了“渠县桐颜食品有限公司”,协调筹集帮扶资金20万余元、社会及企业帮扶资金37万元,共计57万余元,在双凤村建立加工房,把贫困户的土鸭蛋、红薯等资源研发加工成泥笆蛋、红薯粉条、手工面等特色农家产品。桐颜公司租用加工房后,除交付一定租金外,可吸引近10名贫困农户务工,年底公司还将返还30%的红利返还给村集体。   网销附加值提升了   让农产品触网,在渠县当地已经不是什么新鲜事。该县近年来着力构建“全国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项目”,借力发展东风,双凤村打造了“智慧乡村电子商务服务点”,方便了农户足不出村就能网购、网销各类产品。   “我们通过全县统一搭建的电商服务平台,让泥笆蛋销售到外地。”双凤村第一书记陈仕学告诉记者,“我们加工的咸鸭蛋、松花蛋质量优,含铅量低,蛋源生态,深受市场好评。”   “上半年致力于加工生产和申请‘SC’食品生产许可证标志,通过网销泥笆蛋达200多只,还有很大增长空间。”彭伟告诉记者。   彭伟透露,由于以前对外包装不重视,加上没有取得“SC”许可证标志,泥笆蛋没有商品条码,不能进商超,也无法在淘宝、京东等网店销售。   据悉,双凤村泥笆蛋近日已拿到了“SC”许可证,打通了通过淘宝、京东等进行网销和进商超、进门店的最后一道关卡。   陈仕学告诉记者,在帮扶单位扶持下,双凤村目前推出了特色“泥笆蛋”农家品牌,形成了以“互联网+食堂+工厂+商超+贫困户”的“5+”全产业链生产模式,吸纳贫困群众就近务工。   目前,双凤村村委会通过参与收购农产品和管理农产品加工厂,获得效益提成;贫困户则通过参与养殖,增加了收入。
(责任编辑:豆豆)
下一篇:

广西省贵港市中里乡:竹篾编织创收快 农民致富有希望

上一篇:

四川省通江县雾山村:通过种植玄参 户均增收4000余元

  • 信息二维码

    手机看新闻

  • 分享到
打赏
免责声明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xfptx@outlook.com
 
0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