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山村网

吡蚜酮与烯啶虫胺搭配使用效果分析

2013-10-30 15:17:20浏览:620评论:0 来源:山村网   
核心摘要:   吡蚜酮属于吡啶类或三嗪酮类杀虫剂,是全新的非杀生性杀虫剂,对多种作物的刺吸式口器害虫表现出优异的防治效果。只要蚜虫
        吡蚜酮属于吡啶类或三嗪酮类杀虫剂,是全新的非杀生性杀虫剂,对多种作物的刺吸式口器害虫表现出优异的防治效果。只要蚜虫或飞虱一接触到吡蚜酮立即产生口针阻塞效应,立刻停止取食,并最终饥饿致死,而且此过程是不可逆转的。试验表明,药剂处理3小时内,蚜虫的取食活动降低90%左右,处理后48小时,死亡率可接近100%。

  吡蚜酮对害虫具有触杀作用,同时具有强烈的内吸性和传导性,能穿透植物的薄皮组织进入作物体内,可通过韧皮部和木质部同时上下传导,作用方式独特,因此既可用作叶面喷雾,也可用于土壤处理。由于其良好的输导特性,在茎叶喷雾后新长出的枝叶也可以得到有效保护。

  吡蚜酮没有击倒活性,不会产生直接毒性,但是一旦害虫接触到该药剂,就立即停止取食,其对白粉虱、蚜虫、烟粉虱、褐飞虱、灰飞虱等具有优异的防治效果。其优点是持效期长,缺点是速效性不好。

  烯啶虫胺属烟酰亚胺类,具有卓越的内吸性、渗透作用,杀虫谱广,安全无药害,是防治刺吸式口器害虫如稻飞虱、白粉虱、蚜虫、蓟马、白背飞虱的升级产品。烯啶虫胺性能优异,具有独特的化学和生物性质,对害虫的突触受体具有神经阻断作用,并同时具有高效、低毒、内吸、无交互抗性、对作物无药害等优点,速效性很好,但缺点是持效性不好。

  试验表明:吡蚜酮与烯啶虫胺合理配比后使用不仅持效期长,而且速效性也很好,专家建议吡蚜酮与烯啶虫胺按3:1配比,这样效果显著,能高效、持久地防治蚜虫、白粉虱、稻飞虱、蓟马等刺吸式害虫,在棉花后期伏蚜严重时持效期可达10天以上,省工省时。

(责任编辑:豆豆)
下一篇:

王铜防治的病害有哪些

上一篇:

茶树地衣和苔藓症状及防治方法

  • 信息二维码

    手机看新闻

  • 分享到
打赏
免责声明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xfptx@outlook.com
 
0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