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山村网

植物病害的症状有哪些

2012-09-18 16:16:24浏览:35评论:0 来源:山村网   
核心摘要:植物病害的症状有哪些 植物发生病害有一定的病理变化程序,即病变过程,无论是非侵染性或侵染性病害都是先在受害部位发生一些外
植物病害的症状有哪些

    植物发生病害有一定的病理变化程序,即病变过程,无论是非侵染性或侵染性病害都是先在受害部位发生一些外部观察不到的生理活动的变化,产生生理病变。随后细胞和组织也发生病变,最后发展到从外部可以观察的兵变,因此,植物病害表现的症状是植物内部发生了一系列变化的结果。

     症状是植物和病原物两者的综合反映。一般把植物本身的病变称为病状,把病原物在植物发病部位所形成的有一定特点的结构称为病症。所以,一般所说的症状包括了这两者。

     植物病害的症状可分为许多类型。根据植物发生的病理变化,在病状方面,大致可分为下列五种类型:

    (1)变色  植物受害后局部或全株失去正常的绿色称为变色。如叶绿素的形成受到抑制,造成叶绿素减少而出现褪绿,叶绿素减少到一定程度时叶片发黄,表现为黄化。花青素过盛时叶片发红或呈红色。另一种形式是叶片不是均匀地变色,而是深绿或黄色部分相间,则称为花叶。

    (2)坏死  植物的细胞和组织死亡而造成坏死,坏死是在叶片上表现为叶斑和叶枯。叶斑形状、大小和颜色不同,但轮廓都比较清楚。叶斑的坏死组织有时可以脱落而形成穿孔叶斑症状,有的叶或果上的病斑圆形或有纶纹或呈角形,可按斑的形状称为圆斑、纶纹斑、角斑等。较大面积的枯死,便造成叶枯、芽枯、茎枯等症状。

    (3)腐烂  是植物组织较大面积的分解和破坏。植物的根、茎、花、果都可以发生腐烂,幼嫩或多肉的组织则更容易发生。腐烂有时与坏死很难区别,一般讲,腐烂是整个组织和细胞受到病原物的破坏和分解,而坏死则多少还保持原有组织和细胞的轮廓。腐烂可分干腐、湿腐和软腐等,根据腐烂的部位又可分根腐、茎腐、基腐、花腐、果腐等,幼苗的根或茎腐烂,幼苗直立死亡称为立枯,幼苗倒伏,称为猝倒。

    (4)萎蔫  是指植物失水而发生凋萎。萎蔫有各种原因,典型的萎蔫症状是植物的茎或根的维管束受病原物侵害,菌体堵塞导管或产生毒素,阻碍或影响水分的输送。这种萎蔫是不能恢复的。此外根或茎的进一步坏死和腐烂或土壤缺水也可使植株萎蔫。

    (5)畸形  畸形的种类很多,增生性的畸形有枝条不正常地增加、产生丛枝、局部细胞增生形成肿瘤、根的过度增多形成发根等,抑制性的畸形有叶变小、叶缺、植株矮小、节间缩短等。病部组织发育不均衡时出现扭曲、皱缩、卷叶等。

     以上所举均为植物发生的病理变化,而事实上许多病害在植物上可以突出地看到病原物的种种结构,也就是说有明显的病症,病症可以有下列几种:

    (1)霉状物  是真菌在病部产生的各种颜色的霉层,如黑霉、白霉等,它们主要是由半知菌的分生孢子梗和孢子、鞭毛菌的孢囊梗和游动孢子等组成的。

    (2)粉状物  是真菌早病部产生的各种颜色的粉状物,如黑粉、白粉、锈色粉等,由一些真菌的厚垣孢子、分生孢子或锈菌的孢子堆等组成。

    (3)粒状物  真菌在病部产生的黑色或黑褐色颗粒状物,为了囊菌的子囊果或半知菌的分生孢子器、分生孢子盘,很小,有时肉眼很难看清,往往要借助放大镜观察。至于有些米粒大小或鼠类大小的黑色颗粒,则是真菌的菌核。

    (4)丝状物  真菌在病部长出的菌丝体,有时其中夹有真菌的繁殖器官。

    (5)脓状物   许多细菌性病害在病部表面有菌脓或菌液层,其中有大量菌性,干后成为菌胶粒或菌膜。

     症状对植物病害的诊断有很大意义,尤其是有病症存在时,说明病部有病原物,可以说是植物侵染性病害的标志,但要注意是否植物组织死亡后上去的腐生菌。有些病害根据症状就可以诊断,如麦角病、黑粉病、白粉病、锈病和霜霉病等,有些病害或因环境条件影响,或因寄主品种与生育期不同而产生的症状不同,而有些不同病原物又能产生相同的症状。对大多数病害来讲,症状可作为初步诊断的根据,但必须进一步鉴定它的病原物,才能作出正确的诊断。

 

(责任编辑:豆豆)
下一篇:

植物病害的分类

上一篇:

植物引起线虫的原因

  • 信息二维码

    手机看新闻

  • 分享到
打赏
免责声明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xfptx@outlook.com
 
0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