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山村网

大棚芦荟栽培技术

2015-08-20 14:29:43浏览:409评论:0 来源:山村网   
核心摘要:  芦荟又名油葱,为百合科芦荟属植物,原产印度,可食用的芦荟品种有库拉索、木立、中华等。本地大棚主要栽培品种为库拉索,别
   芦荟又名油葱,为百合科芦荟属植物,原产印度,可食用的芦荟品种有库拉索、木立、中华等。本地大棚主要栽培品种为库拉索,别名巴巴多斯芦荟、翠叶芦荟。现将芦荟的植物学特征特性、栽培要点介绍如下:大棚芦荟
  1、植物学特征特性
  芦荟根多数为须根,少数为球根。芦荟多数为多年生草本植物,无茎或短茎,不少为灌木或攀缘植物。草本芦荟叶多基生,灌木和乔木芦荟的叶都为茎生,叶多互生,螺旋状排列,多数为莲座形叶盘。叶多浆,叶肉肥厚。有的叶背有刺或叶面有刺。叶全缘,多具有波状锯齿,少数有纤毛。芦荟花顶生、侧生,总状、伞状、圆锥状、圆柱状或头状花序,通常为无限花序。花有红色、棕色、粉红色、黄色、橙红色、乳白色。果皮多为蒴果,少浆果。种皮灰色或黑色,种子为不规则三棱形至扁平形。
  芦荟性喜温暖和湿润的气候条件,不耐寒,冬季室温不得低于5℃,休眠期宜干。喜排水良好、肥沃的沙质壤土。对土壤要求不严,耐干旱和盐碱,不需大水大肥管理。但喜阳光,不耐荫,在蔽荫环境下,多不开花。
  2、大棚芦荟栽培要点
  2.1 整地施肥
  一般要选地势高、地下水位低、排水畅、土壤疏松、透气、肥沃的土地。整地深翻并施有机肥,亩施腐熟有机肥2000~3000kg加叶菜类复混肥100kg。畦宽要考虑能架设大棚和覆盖遮阳网。一般畦宽单行0.5m,双行0.6~0.8m。
  2.2 繁殖方法
  2.2.1 种子播种法 种子于春天播种,需砂盘育苗,然后再移植。
  2.2.2 分株法 在早春结合换盆,将母株四周分蘖的新株与母株地下茎切断,作为种株栽培。但此法因分蘖数少,繁殖数量较少。
  2.2.3 扦插法 一般多采用扦插繁殖。方法是在春夏之间,剪取主茎基部和叶腋间的小侧枝,进行扦插。剪长10~15cm的新芽,用小刀自基部割下,于荫处放置1天,使剪口略干后,插于培养土内。插深3~4cm,1周后方可浇水,约20~30天即可生根。主干也可截下扦插。插枝时间以春天为佳,以利安全越冬。冬天切忌多浇水,以防烂根。一般第二年春季定植。
  2.3 田间管理
  小苗分株后须灌水,但不宜过潮湿。忌中午灌水,灌水要适量,如表土下2cm处有湿土,就可不灌水。夏天干燥时,每隔1~2天灌水1次,每隔3~4周施入人粪尿1次,清除棚内杂草。夏季应避免强烈阳光直射,大棚要用遮阳网覆盖。冬季应防冻,外界气温低于5℃时棚内应加温,至中午高温时大棚应放气通风。
  2.4 病虫害防治
  据笔者调查,本地大棚芦荟病害主要有炭疽病和灰霉病,可用100%抗菌剂401醋酸溶液1000倍液喷洒。虫害主要有介壳虫和粉虱,可用40%氧化乐果乳油1000倍液喷杀。
  3、采收
  在植株成株后可分期分批从下至上采收叶片。可采收部位是蘖生芽、叶、花、花葶和根等。采收蘖生芽可用于繁殖。用于采收叶片的芦荟,必须3年生以上的成株,每株要有20片以上的叶片,多数叶片要有500g重,每次可采收3~4片叶,每年可采收3~4次,采完的母株必须留有12片以上的叶片,不可超采。收割口部位必是从基部靠基部的进鞘部位。亩成株每年可产鲜叶1万~1.2万kg。
  以上就是大棚芦荟栽培技术,内容仅供大家参考了解。更多最新三农资讯、农药使用技术及农业技术支持欢迎至中国最大的农药信息网查看。
(责任编辑:豆豆)
下一篇:

茄子嫁接的育苗技术

上一篇:

蘑菇蜜饯的加工技术

  • 信息二维码

    手机看新闻

  • 分享到
打赏
免责声明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xfptx@outlook.com
 
0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