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山村网

小麦抗旱增产技术

2016-10-28 10:31:34浏览:797评论:0 来源:山村网   
核心摘要:  旱地小麦因干旱缺水,供肥供水能力差,产量低而不稳,但却蕴藏着很大的增产潜力。那么,如何提高旱地小麦产量呢?  1、深浅
   旱地小麦因干旱缺水,供肥供水能力差,产量低而不稳,但却蕴藏着很大的增产潜力。那么,如何提高旱地小麦产量呢?

小麦抗旱增产技术
  1、深浅轮耕,以土蓄水。
  深耕可以打破犁底层,增加透水性,加大蓄水量,并能促进根系下扎和扩大根系吸收范围,提高水肥利用率。但深耕一定要因地因时制宜,一般在整地早、降水多、墒情足的年份宜深耕,耕深22—25厘米,耕后接着耙实、耧平;耕后少雨干旱,往往会因土壤不实而严重失墒。实践证明,旱地小麦在3—4年时间里,遇足墒深耕一年,以后浅耕2—3年,既能达到深耕改土的目的,又增加了沉土保墒的机会,是旱麦增产的重要措施。
  2、增施肥料,以肥调水。
  旱地麦田要尽量多施有机肥,配方施足无机肥,尤其要施足磷肥,以改良土壤,培肥地力,提高蓄水保肥能力和水分的利用率。一般地块,每亩可施有机肥2500—3000千克,碳铵和过磷酸钙各50千克,并酌情配施适量钾肥和微肥;如果地力差,可在三四年内连续亩施标准氮肥40—60千克,磷肥50—100千克。
  旱地高产麦田,可采取“一炮轰”的施肥方法,即将全部肥料结合整地一次性施入土壤作基肥,其中氮肥要适当深施,磷肥浅施,以利培育冬前壮苗。
  3、选用良种,以种济水。
  抗旱品种多具有根系发达,叶片窄狭,表皮厚,气孔小,呼吸强度及蒸腾作用弱,分蘖力强,成穗率高等特点,能较好地适应缺水少肥的旱地环境;据各地对比调查,种植抗旱品种比种植不抗旱的品种,一般增产20%—30%。
  4、适时适量播种,以苗(株)节水。
  旱地小麦群体自动调节能力差,其适宜的播种期和播种量范围相应地比水浇地小麦要窄;通过适时、适量播种,建立苗、株、穗、粒合理的节水省肥型的群体结构,是旱麦增产的中心环节。
  实践证明,冬性品种应在日平均气温稳定在16℃—18℃时播种,这样,可以保证冬前0℃以上有效积温,主茎叶达到6—8片;弱冬性品种可适当晚播3—5天。在适宜的播种期范围内,每亩基本苗控制在15万株左右,播种偏早的减少1—2万株,播种偏晚的增加2—3万株,晚茬麦可增加到20—25万株;冬前亩茎数一般要控制在最后成穗数的2—2.5倍。
  以上内容仅供大家参考了解,更多最新三农资讯、农药使用技术、农业技术支持欢迎至中国最大的农药信息网查看。
(责任编辑:豆豆)
下一篇:

水稻薄膜育秧技术

上一篇:

玉米套种魔芋丰产栽培技术

  • 信息二维码

    手机看新闻

  • 分享到
打赏
免责声明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xfptx@outlook.com
 
0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