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山村网

砂糖椰子的种植技术

2018-11-23 15:10:34浏览:914评论:0 来源:山村网   
核心摘要:  砂糖椰子(拉丁学名:Arenga pinnata),又名桄柳、莎木、桄榔、糖树,分布在马来西亚、印尼雨林。砂糖椰子叶片巨大,羽叶扁
   砂糖椰子(拉丁学名:Arenga pinnata),又名桄柳、莎木、桄榔、糖树,分布在马来西亚、印尼雨林。砂糖椰子叶片巨大,羽叶扁平,条带状,柔韧飘拂,是一种颇受游人喜爱的植物。下面小编来分享一下砂糖椰子的种植技术

砂糖椰子的种植技术

  生长环境
  喜温暖、湿润和背风向的环境,不耐寒。幼苗期需较高温度,越冬气温不宜低于10℃。成株稍耐寒,但气温低于5℃时也易受害。开花后有短暂的休眠期。
  忌霜冻,在广州、南宁等地,正常年分可在露地越冬,特寒年份叶片有寒害,应严格选择小环境种植。桄榔为森林植物,野生性尚强,忌烈日,较耐荫蔽,幼龄期需遮盖越冬越夏,成龄树可耐烈日直射。喜肥沃湿润的森林土,粘重土地亦能生长,较耐用水湿,不耐干旱,最适于种植在森林公园内的林荫下,地植需挖大坎换土,施腐熟人畜粪肥或饼肥作基肥,成活以后,一般可任其自然生长。
  分布范围
  原产马来西亚、印度等国。
  中国产地位于海南、广西及云南西部至东南部、福建、台湾等地。
  中南半岛及东南亚一带。
  栽培技术
  1、要求
  土壤要求疏松、肥沃、排水良好。移栽宜在春季进行。早春至夏末为其生长旺盛期,每半个月追肥1次,以稀薄复合肥水溶液为主,促进生长发育。待苗长2年后,可配施腐熟的有机肥,生长季节每1—2月施1次肥。在热带气候下,种植4年即可开花;而在南亚热带气候下,成熟期则会延长。
  播种繁殖。果实成熟后随采随播。播后覆土厚约为种子直径的1.5倍,温度保持27℃左右,经4个月左右开始发芽,有少量种子会延续至2年后才发芽。发芽不整齐,要耐心管理,经常保持播种基质湿润,促进发芽。苗期要求半荫蔽环境。[5]
  2、育苗
  苗圃地应选择地势平坦,排灌方便,土层深厚,疏松肥沃的土壤。经过精耕细作,深翻,晾晒,做到三犁三耙,并施足基肥,做成高25cm,宽1m的苗床。常用条播,行距20—25cm,每公顷播种量为1950—2400kg,播种应细致均匀,播种后用火烧土或黄心土覆盖,并盖稻草,追肥等,夏秋炎热季节要及时灌水。次年春季进行移植,培育2—3年出圃,每公顷1年生产苗30—37.5万株,2年生15—18万株,3年7.5—12万株。
  3、种植
  宜在山坡中下部、山谷、山洼、平原、道路两旁,选择土层深厚肥沃疏松排水良好的土壤或填方土。通常秋季采用块状整地。在水分条件较好,坡度较小,杂草繁茂的地方可用带状耕地。为了加快生长,增加结实量,采用挖大穴,施足基肥。通常用2—3年生大苗带土栽植,以便提高成活率。春季或雨季造林,栽植密度3—4m,道路绿化株距为5—6m左右。
  造林时应选择无病虫植株,无机械损伤优质壮苗,用浸过水的草袋包裹,运至造林地。栽植时力求不窝根,不露根,分层填上湿润熟土,埋至原根痕上部2—5cm,踏实,并浇定根水,在有人畜破坏的地段应搭架保护。
  4、管理
  种植当年如有缺苗现象,应及时按原栽植点用同龄苗补植。除草松土一般每年进行1—2次,并结合扩穴,施肥以促进幼林生长,特别是在大量产糖时更应加强水肥供应,保证高产稳产。除掉的杂草可铺盖在幼树周围。松土应稍离植株免伤根系。防治病虫害要做到以防为主,防治结合。
  主要价值
  砂糖椰子其花序的汁液可制糖、酿酒;树干髓心含淀粉,可供食用;幼嫩的种子胚乳可用糖煮成蜜饯(注意:果肉汁液具有强烈的刺激性和腐蚀性,必须小心取出种子);幼嫩的茎尖可作蔬菜食用;叶鞘纤维强韧耐湿耐腐,可制绳缆。
  可编织凉帽,扇子等用;叶鞘上黑色纤维耐水浸,可作刷子和扫帚,幼嫩的茎尖可作蔬菜食用 。
  糖棕叶片巨大,挺直,树姿雄伟优美,宜孤植,对植,丛植,是优美的城市观赏绿化树种,也可做为行道树,适合于机场、道路绿化作为行道树。也可作为公园、绿地或庭院孤植;作为遮荫树。幼龄树可盆栽或桶植作观赏装饰。
(责任编辑:豆豆)
下一篇:

砂糖椰子的种植技术

上一篇:

萝卜发生白锈病?

  • 信息二维码

    手机看新闻

  • 分享到
打赏
免责声明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xfptx@outlook.com
 
0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