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山村网

油豆角根腐病综合防治措施

2018-11-23 16:15:53浏览:983评论:0 来源:山村网   
核心摘要:油豆角根腐病是油豆角在露地和保护地栽培中的常见病害,各地均有分布。一般在油豆角连作重茬地和低洼田发病较重,它常使植极少成
    油豆角根腐病是油豆角在露地和保护地栽培中的常见病害,各地均有分布。一般在油豆角连作重茬地和低洼田发病较重,它常使植极少成片死亡而减产。下面,小编就为大家介绍下油豆角根腐病综合防治措施

油豆角根腐病综合防治措施
    一、病原
    病原菌菌丝白色,棉絮状,由菜豆腐皮镰孢菌侵染而引起,是一种土传真菌病害。病菌主要以菌丝体和厚垣孢子在病株残体、厩肥或土壤中越冬,成为来年初侵染源。病菌主要通过根部伤口或根毛顶端细胞侵入,先在薄壁组织内牛长,后进入维管束,在导管内发育,随水分的输送,迅速扩展到植株的顶端。由于病菌的繁殖堵了导管,引起植株萎蔫。病株的病部表面及内部均有大量孢子,多靠水流进行短距离传播,扩大为害。
    二、主要症状
    主要受害部位在地表下的茎基部和主根。发病初期不明显,仅表现植株矮小,到开花结荚时才显出症状。开始先在茎基部和主根上部出现边缘不明显的红褐色斑块,以后斑块会逐渐枯萎,但不脱落,若拔出根系观察,主根开始腐烂而不生侧根,病株侧根少,还可见茎下部及主根上部呈黑褐色,稍下陷。将茎剖开看,难管束变为暗褐色。在保护地潮湿的条件下,常在茎基部长出粉红色的霉状物。病情严重时主根全腐烂,茎、叶枯萎,病株便枯萎死亡。
    三、发病规律
    此病的发生与温湿度有较密切的关系,发病的最适温度是29~32度,相对湿度80%。本菌腐生性很强,可存海10年以上。种子不带菌,病株残体和土壤是本病害主要的最初侵染源。雨水、灌溉水、未腐熟的农家肥和农具等都是传播媒介。先从植株的伤口侵入,为害皮层。当年在病株上形成的病菌分生孢子,主要靠风雨传播,可经其他植株的伤口侵入进行再侵染。
    高温度湿是根腐病的发病条件,是比较典型的高温高温型病害。适于病菌发育的气温是高温条件时,则易致病菌形成分生孢子和使孢子萌发。土壤含水量高会引起菜豆根系的生长发育不良,所以在低洼积水种植,肥力不足,管理粗放或多年重茬地和施用未腐熟的农家肥料等均能引起本病的发生,而且一旦发病就病情较重,很快蔓延。
    因为其病菌是在土壤中越冬。连作发病重,如能与其他蔬菜轮作5-7年,与粮食作物轮作2-3年,病情明显减轻。
    四、防治方法
    1、选择抗病品种。
    2、实行菜豆和非豆类蔬菜作物轮作2-3年,这样可抑制根腐病菌在土壤中的积累。加强田间管理,采用高垄栽培,注意排除田间积水,及时清除田间病株残体。降低土壤温度和提高地温,使根系能很好地生长发育,增强搞病力。发现病株要立即拔除,并在病株的栽植穴四周撤布生石灰消毒。忌用大水漫灌,防止大水或大雨淹苗,或保护地的菜豆植株被大雨淋溅。
    3、进行种子消毒,用种子重量0.5%的50%(质量分数)多菌灵粉剂拌种。
    4、药剂防治在发现植株零星发病时,应开始用药剂防治。保护地栽培时,见有发病苗头,可用70%(质量分数)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800-1000倍液灌根,每株灌0.251,每隔7-10天灌1次,也可用75%(质量分数)百菌清600倍液,或50%(质量分数)多菌灵500-600倍液喷洒植株的主茎基部,每7-10天喷一次,连续喷2-3次。如用药液灌根,油豆角植株容易染病的主茎基部,防治效果会更好。
    以上内容仅供大家参考了解,更多最新三农资讯、农药使用技术、农业技术支持及病虫害防治问题欢迎至山村网的病虫害防治一栏查看。
(责任编辑:豆豆)
下一篇:

豆角枯萎病的防治方法

上一篇:

油豆角落花落荚的原因及防治

  • 信息二维码

    手机看新闻

  • 分享到
打赏
免责声明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xfptx@outlook.com
 
0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