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山村网

豆菜白粉病咋防治?

2018-11-23 16:18:16浏览:235评论:0 来源:山村网   
核心摘要:  从大田到大棚,从菜园到果园,很多种作物上都会发生白粉病。一般来说,不同植物上的白粉病病菌也不相同。大多数白粉病病菌只
   从大田到大棚,从菜园到果园,很多种作物上都会发生白粉病。一般来说,不同植物上的白粉病病菌也不相同。大多数白粉病病菌只能侵染一种和几种寄主植物,只有少数白粉病病菌能够侵染多种寄主植物。而且,白粉病病菌很容易产生抗性,这也导致有些作物上的白粉病很难防治,让农民很头疼。

豆菜白粉病咋防治?
  一、高温弱光不通风,白粉病易发生
  1.症状
  白粉病病菌属于子囊菌里面的白粉菌科,根据病菌子囊壳及其子囊孢子等形态,进一步细分为布氏白粉菌属(小麦白粉病)、白粉菌属(烟草白粉病)、钩丝壳菌属(葡萄白粉病)、单丝壳属(瓜类白粉病)、叉丝单囊壳属(苹果白粉病)、球针壳属(梨树白粉病)等等。
  不论是哪一个属,引起的病害在基本症状表现上很相似,即在被侵染部位上有白色或灰白色粉状物(分生孢子、分生孢子梗和菌丝),病害发生后期在感病部位表面上形成小黑点(闭囊壳)。
  白粉病病菌的分生孢子特别发达,且大多数分布在被侵染部位的表皮外面,在温湿度和营养条件合适的时候,分生孢子和菌丝萌发形成芽管侵入进寄主表皮细胞之间,形成吸器吸收寄主细胞的营养。也就是说,白粉病病菌在寄主植物的表皮层内外分布最多,在被害部位的深层病菌数量很少。
  白粉病病菌属于专性寄生菌,寄生能力很强,菌丝体或分生孢子萌发以后不必借道伤口,可以通过气孔或直接侵入进寄主器官的表皮。在叶片的背面气孔数量更多,所以,白粉病病菌在叶片背面侵入的几率更高。
  2.发生条件
  白粉病在形成分生孢子的时候,需要较高的温度和相对湿度。萌发的时候则需要较低的相对湿度。比如,葡萄白粉病形成分生孢子的最适温度是28~30℃,最适相对湿度在85%以上;萌发最适温度是25~28℃,最适宜的相对湿度在50~80%之间;强光照也不利于病菌的生长。所以,雨后转晴或昼夜温差较大的闷热天气特别利于白粉病的发生和流行。
  由于白粉病病菌是直接或借道气孔皮孔侵入寄主植物器官表皮的,因此,寄主植物的器官表皮性状会直接影响到病害的发生几率和被害程度。见光少、氮素营养大、生长速度快的植株,器官表皮薄嫩,白粉病的发生几率和被害程度就高。
  栽培模式对白粉病的影响往往很明显,避雨栽培的葡萄、温室或大棚栽培的蔬菜,尤其是栽植密度或修剪不合理造成的枝叶郁闭,光照弱、通风差、空气相对湿度偏大但叶面和果面上很少有水膜或水滴产生。这些栽植模式的蔬菜或葡萄的白粉病也相对更容易发生。
  二、大水量、轮换用药,防病效果好
  1.农业防治
  ①选抗病品种
  品种之间对白粉病的忍耐能力是有差别的,所以首先要选择抗病品种。
  ②改善通风透光条件
  通风透光较差、空气湿度大的环境容易诱发白粉病,所以就要尽量避开这样的栽培模式。在作物定植前就要考虑如何尽可能提高光照水平和通风透光条件。
  ③平衡施肥,补充钙、硅肥
  薄嫩的表皮更容易遭受白粉病病菌的侵染,在作物 的早期和快速生长阶段,尤其是枝叶密度较大的农田中,除了注意土壤平衡施肥以外,叶面补充钙和硅,对提高植物的抗病能力有明显的效果。
  2.化学防治
  ①尽早防治
  白粉病菌落在叶片上即可发芽侵入,1 天叶片表面就可长出菌丝体,5天侵染处形成白色菌丝丛的病斑,7 天病斑老熟并产生分生抱子飞散传播。此时病菌繁殖数量快, 病害流行也快。所以,在病害发生初期进防治是十分重要的。
  病害的发生往往也是伴随作物生长的菌原数量的积累过程。因此,在每一个生长季节的初始就采取措施,把病菌数量始终压制在最低水平,即便是在白粉病易发时期,防治起来也不会太难。等到白粉病已经爆发再找所谓的特效药,是最愚蠢的应对策略。
  ②选择合适药剂
  根据植物生长特性和病害发生阶段的特点,选择合适的杀菌剂。
  硫磺、福美双、代森锰锌等硫制剂对白粉病病菌有着更好的触杀性保护效果,但对温度比较敏感。
  三唑类杀菌剂中的苯醚甲环唑、腈菌唑、丙环唑等对白粉病有很好的预防和治疗效果,但还要考虑这些药剂对植物的安全性以及对病害的抗药性,最好和甲氧基丙烯酸酯类杀菌剂或其它杀菌剂混配使用。
  甲氧基丙烯酸酯类杀菌剂中的醚菌酯、肟菌酯等在植物器官表面上有气化二次分布特点,非常适合主要分布在表皮内外的白粉病病菌的防控。但这类杀菌剂特别容易使病菌产生抗药性,在使用频次及剂量上不能太随意。
  ③加大喷水量
  白粉病菌的分生孢子本身含水量高,在湿度较高时,极易吸水破裂死亡。所以,低浓度、大水量喷药,将叶面全都喷湿,会有较好的防治效果。但需要注意的是,棚室里相对湿度较高,再加大喷水量,可能会引发其它的病害。
  对于有机农业来说,把脱脂牛奶(奶粉或液体奶均可)按1:9的比例兑成水溶液,在病害发生初期喷洒,7天1遍,连喷2~3遍,也有很好的防治效果。
  以上内容仅供大家参考了解,更多最新三农资讯、农药使用技术、农业技术支持及病虫害防治问题欢迎至山村网的病虫害防治一栏查看。
(责任编辑:豆豆)
下一篇:

豆角常见病害防治及方法

上一篇:

荷兰豆炭疽病的防治方法

  • 信息二维码

    手机看新闻

  • 分享到
打赏
免责声明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xfptx@outlook.com
 
0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