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山村网

西葫芦猝倒病

2018-11-23 21:03:41浏览:631评论:0 来源:山村网   
核心摘要:【西葫芦猝倒病为害症状】:该病是苗期主要病害之一。种芽感病,苗未出土,种芽或胚茎、子叶已腐烂;幼苗受害,近土面的胚茎基部
西葫芦猝倒病

【西葫芦猝倒病为害症状】:
该病是苗期主要病害之一。种芽感病,苗未出土,种芽或胚茎、子叶已腐烂;幼苗受害,近土面的胚茎基部开始有黄色水渍状病斑,随后变为黄褐色,干枯收缩成线状,子叶尚未凋萎,幼苗已猝倒。有时带病幼苗外观与健苗无异,但贴服土面,不能挺立,细检此苗,茎基部已干缩成线状。此病在苗床内蔓延迅速,开始只见个别病苗,几天后便出现成片猝倒。当苗床湿度大时,病部表面及其附近土表可长出一层白色棉絮状菌丝体。幼苗发病初期茎基部出现水浸状病斑,病斑很快变黄褐色。以后病斑缢缩使茎基部变成细线状,严重时,子叶凋落。幼苗出现大片死亡。湿度大时病部腐烂,幼苗附近长出白色棉絮状菌丝。

【西葫芦猝倒病发病规律】:病菌以卵孢子在土壤中越冬。条件适宜萌发产生游动孢子囊,孢子囊释放游动孢子或直接长出芽管侵染幼苗。病菌也可以菌丝体在病残体或在土壤内腐殖质上腐生生活,菌丝形成游动孢子囊,释放游动孢子侵染幼苗。病菌主要通过浇水或管理传播,带菌粪肥和操作工具也可传播。病菌侵染后在皮层薄壁细胞中扩展,以后在病部产生孢子囊,进行再侵染,最后在病组织内产生卵孢子越冬。土壤温度15~16℃病菌繁殖很快,土壤高湿极易诱发此病。浇水后苗床积水或苗床棚顶滴水处多为发病中心。光照不足,幼苗长势弱,或育苗期遇寒流或连阴雨、雪天气,低温潮湿,病害发生严重。 发病的适宜地温为10℃,病菌生长适温为15~16℃,低温高湿下易发病。早春育苗期遇阴雨、下雪、密播以及棚膜滴水等均易发病。

【西葫芦猝倒病防治方法】:育苗床采用地势高燥,排水良好,保温性强的温床,用营养钵育苗,为幼苗创造良好的生长条件,增强幼苗的抗菌能力。床土药剂处理:每平方米苗床用50%的拌菌双粉剂7克,或40%五氯硝基苯粉剂9克,总细干土5千克拌匀制成药土。先浇足底水,水下渗后取1/3药土撒在畦面上,播种后将其余2/3药土覆盖种子上。育苗土壤消毒,可在苗床喷洒72.2%普力克水剂600倍液,或72%霜脲.锰锌可湿性粉剂600倍液,或50%溶菌灵可湿性粉剂600倍液,或69%安克.锰锌可湿性粉剂1200倍液,或98%恶霉灵可湿性粉剂2500倍液。
苗床底水要浇足,出苗后尽量不浇水。分苗水严禁明水大浇。苗床地温保持在15℃以上。幼苗发病初期可薄撒一层药土,或喷施72.2%普力克水剂600倍液,或25%甲霜灵粉剂800倍液,或40%乙磷铝可湿性粉剂250倍液、72%克露可湿性粉剂600倍液,或69%安克.锰锌可湿性粉剂800倍液,或72%霜脲.锰锌可湿性粉剂600倍液,或66.8%霉多克可湿性粉剂800倍液。
(责任编辑:豆豆)
下一篇:

盆栽赤松的养殖方法

上一篇:

重楼的种植时间

  • 信息二维码

    手机看新闻

  • 分享到
打赏
免责声明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xfptx@outlook.com
 
0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