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山村网

西葫芦化瓜的防治方法

2018-11-23 21:09:37浏览:533评论:0 来源:山村网   
核心摘要:  近期,不少大棚西葫芦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化瓜现象。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了西葫芦化瓜呢?从根本上说,西葫芦化瓜是一种生理性病
   近期,不少大棚西葫芦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化瓜”现象。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了西葫芦“化瓜”呢?从根本上说,西葫芦“化瓜”是一种生理性病害,主要是由于棚室温度管理不当,或长时间阴雪天气,光照不足使叶片同化作用下降,光合产物少,瓜果养分供应不足所致。专家提醒菜农,西葫芦“化瓜”,找准原因,正确应对是关键。西葫芦化瓜
1.温度原因。夜温过高造成植株旺长,旺盛的茎叶会消耗大量的营养物质,使瓜条得不到充足的光合产物造成化瓜。另外,棚室保温性能不佳,白天低于20℃,晚上低于10℃,也会造成根系吸收能力减弱,光合作用降低,造成营养饥饿也会引起化瓜。
应对措施:调节温度,加强管理,控制夜间温度,加大昼夜温差,减少呼吸消耗。白天保持在22-24℃,温度过高时应适当放风。夜间保持在10-12℃,若温度过低,可通过人工加温加以解决。
2.光照原因。西葫芦进入开花阶段,这时候如果遇到连续阴天或阴雨连绵,昼夜温差小,加之光合作用受到影响,养分的消耗多于制造,就会造成营养不良而化瓜。
应对措施:补充光照。在保持棚内温度的情况下要早拉晚放草苫。阴天也要拉开草帘子让植株见见光。假如遇到阴雨连绵,可用采用悬挂照明灯、铺设反光膜的方法补充光照。
3.栽植密度过大。密度的大小也是影响化瓜的因素之一。密度大,植株下面根系竞争营养激烈,上部叶片得不到充足的光照,光合效率低,容易造成营养供应不足但消耗增加,提高化瓜率。
应对措施:确定适宜密度。栽植密度应控制在2000-2500株/亩,采用大小行距种植时,可以参考大行距80cm,小行距60cm,株距40cm。
4.点花药浓度原因。蘸花药浓度使用不当,造成中层叶或中、后层叶缩卷曲、变硬,降低光合强度和营养而化瓜。授粉不良或点花药浓度不当时,子房内无法生成植物生长素,导致胚和胚乳不能正常生长,加之营养生长与其竞争养分,当养分向雌花供应不足的时候,子房的植物生长素含量减少,不能结实而化瓜。
应对措施:点花药浓度要随着温度的变化而变化,温度高浓度要低,温度低浓度要高。在西葫芦开花后2-3天,用100mg/kg的防落素喷哂,可使幼瓜长得快,不易化瓜。
此外,如果留瓜数量偏多,或根系生长弱小,地上部与地下部生长失调也会造成化瓜。此时需要培育健壮的根系,并结合适当疏除多余瓜条调节解决。
以上就是小编整理的西葫芦化瓜的防治方法,如需了解更多请关注山村网--病虫害防治一栏。
读了此文的人还读了辣椒果部病害的防治方法
(责任编辑:豆豆)
下一篇:

如何种出优质白灵菇?

上一篇:

葫芦蔓枯病的症状及防治方法

  • 信息二维码

    手机看新闻

  • 分享到
打赏
免责声明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xfptx@outlook.com
 
0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