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山村网

茄子茎秆“黑皮” 是怎么了?

2018-11-25 13:52:03浏览:969评论:0 来源:山村网   
核心摘要:  造成茄子茎秆黑皮的病害主要有菌核病、灰霉病、绵疫病和细菌性病害。有时候多种病害混合侵染,给防治带来了困难。当病部出现

  造成茄子茎秆黑皮的病害主要有菌核病、灰霉病、绵疫病和细菌性病害。有时候多种病害混合侵染,给防治带来了困难。当病部出现溃烂时,多是灰霉病和菌核病混发造成。提醒菜农,一定要采取及时的治疗措施,选对农药进有目的的治疗。



  菌核病可引起茄子茎秆多个部位发病,一般发生在主茎基部或侧枝5—20厘米处,腐烂处长出白色絮状菌丝,后在茎腔内形成黑色菌核,茎部干枯而死。该病病原属于核盘菌,病菌从伤口和自然孔口侵入。在棚内,病株与健株,病枝与健枝接触,或病花、病果软腐后落在健部均可引起发病。棚内低温高湿时发病重。


  绵疫病侵染茎部,初呈水侵状,后变暗褐色或紫褐色,病部缢缩,其上部枝叶萎蔫,湿度大时上生稀疏白霉,后变成黑秆。该病病原属于卵菌。病菌以卵孢子随病残体在土壤中越冬。翌年卵孢子经雨水溅到茄子茎基部和门茄、对茄等接近地面的果实上,萌发长出芽管侵染茄子,后病部产生孢子囊,孢子囊萌发后形成游动孢子,借风雨传播,形成再侵染。病菌生长发育适温为28-30℃,适宜发病温度为30℃,空气相对湿度85%,有利于孢子形成。


  灰霉病侵染茎秆,初生褐色水渍状病斑,严重时常扩展至绕茎一周,湿度大时长出灰色霉层,严重的造成茎部腐烂。当空气湿度达到85%以上,棚内温度在20—23℃时,4小时即可侵染,24小时表症状。灰霉病病菌主要靠分生孢子飞散传播。该病病菌虽为弱寄生菌,但是孢子量太大,加上发病速度快,常导致大面积爆发为害。


  细菌性病害多从伤口处开始侵染,病部初呈水渍状暗绿色斑,后变褐软腐,腐烂后有臭味,不会产生霉层。


  防治方法


  一、调控棚室环境,降低湿度。


  这四种病害都是由于低温高湿引起的,因此要想防治茄子茎秆黑皮首先要创造不适宜病害发生的环境条件,即提高棚温,降低湿度。低温季节,为保证白天棚温,菜农可适当延迟通风时间,待棚内温度升到30℃左右时,方可通风降湿,下午2点以后如棚温下降,要及时关闭放风口,待棚温降至20℃左右时,放下草帘或保温被保温,保证夜间温度在12℃以上。


  另外,通过铺设地膜、行间铺秸秆等措施也可有效降低棚内湿度。为了降低湿度,增加植株间的通风透光性,菜农还应注意摘叶打杈,摘除烂果,一般植株最底下的茄子下面留下两片叶即可满足膨果所需。对于灰霉病和菌核病,很重要的一点是要及时摘除残花残叶,拿到棚外深埋或烧毁,可减少病菌再次侵染的机率。


  二、刮除病斑,涂抹药剂。


  通过叶面喷雾防治黑皮效果不佳,可以进行药剂抹秆。发现茄子茎秆出现黑皮症状后,可用小刀刮除病部,涂抹菌核净200-300倍液,或涂抹茄子点花药混百菌清200-300倍。也可直接用15%的络胺铜药液(不兑水)涂抹,直接用毛笔蘸取药液,涂抹很方便,防治效果不错。


  提醒大家的是,病害还是要以预防为主,建议菜农朋友,在调控好棚室环境的基础上,还要注意养根护叶,增强植株长势,并定期喷施阿米西达或百菌清等药剂,可有效防控茄子茎秆黑皮。


(责任编辑:豆豆)
下一篇:

茄子白粉病的识别及防治

上一篇:

茄子杆黑皮的原因是什么?

  • 信息二维码

    手机看新闻

  • 分享到
打赏
免责声明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xfptx@outlook.com
 
0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