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山村网

南瓜天牛

2018-11-26 21:45:39浏览:616评论:0 来源:山村网   
核心摘要:【南瓜天牛为害特点】: 以幼虫蛀食瓜藤,破坏输导组织,导致被害瓜株生长衰弱,严重时茎断瓜蔫,影响产量和品质。被蛀害的植株
南瓜天牛

【南瓜天牛为害特点】:
        以幼虫蛀食瓜藤,破坏输导组织,导致被害瓜株生长衰弱,严重时茎断瓜蔫,影响产量和品质。被蛀害的植株抗力减弱,田间匍匐于地面的藤蔓易受白绢病菌侵染,加速其死亡。据贵州省荔波县和福建省建阳县调查,受害重的有虫株率高达20%~75%,减产20%~30%。
【南瓜天牛形态特征】: 
        成虫 体长9~10mm,宽约3mm,黑褐色,体被黄褐色细毛。触角和足带红褐色。前胸背板具4个小白班,排列成“+”字形,后方的呈短柱形。小盾片被黄褐色细毛。鞘翅上具多个白色大毛斑,排列成4斜行,白斑数分别为2、4、3、2,在第3斜行两侧有2个小斑点,翅端各具一淡黄褐色毛斑,1~4腹节两侧各生一白斑。额近方形,头顶宽陷;复眼上、下叶几平断裂,触角基瘤分开,触角长达鞘翅1/2,第3、4节的长度等于以后各节之和。前胸背板几乎长宽相等,密布刻点。鞘翅窄,肩部较前胸稍宽,长为头胸部的2倍,两侧近平行,末端斜切,鞘翅上刻点排列成10行,较整齐。后足腿节长达第3腹节中部。卵 长椭圆形,大小0.1~0.2mm,初产时乳白色,近孵化时浅黑色。幼虫 乳黄色,休长10~11mm,宽2.8~3.2mm。初孵时乳白色,稍扁,渐长成近圆筒形。上颚黑色,头褐色。前胸背板端部中线两侧区各具一浅褐色大斑。各体节两侧疏生褐色刚毛,臂板及肛门四周刚毛褐色、簇生。足退化。各体节背、腹两面隆突成移动器,其上具较粗短的乳突。蛹 长9.2~10.5mm,宽2.7~3.1mm,初为乳白色,后变为乳黄色至乳褐色。背观前胸背板风帽状,生较长刚毛。触角靠翅基两侧后延至第3腹节向腹部曲卷。各腹节中部簇生一横列刚毛。臀板上布粗壮的深褐色三角形小刺,侧缘及后缘丛生长刚毛。腹面观前、中足向胸部抢曲,并盖住翅的一半,后足从翅的下半部下伸出,露出腿节后部、胫节端部和跗节全部。末节腹板端沿具一凸弧形深褐色带状纹。
【南瓜天牛生活习性】: 
        年生几代,以老熟或成长幼虫越冬。越冬幼虫在枯藤内于翌年4月陆续化蛹和羽化,蛹期约10~14天。5月中旬开始产卵,产卵期长达二个多月。贵州荔波县7月下旬第一代成虫羽化,田间8月中旬可同时见到四种虫态。8月下旬至9月中旬,初孵幼虫为害,此后进入越冬。成虫羽化后,啃食瓜株幼嫩组织和花及幼瓜。卵多散产于叶腋间,也有产在茎节中部。产前成虫用上颚咬伤茎皮组织,埋卵其内或直接把卵产在瓜茎裂缝伤口处。幼虫孵出先在皮层取食,渐潜蛀于茎中。随着食量的增大,被害部外溢的瓜胶脱落,幼虫蛀空髓部,化蛹其间,成虫羽化后静置数日,从排粪孔中脱出。虫量大时,一株瓜蔓最多可捕获21头幼虫。
【南瓜天牛防治方法】:
(1)注意田间清洁,冬前彻底清除田间残藤,烧却积肥。特别是爬攀在树上和墙、房上的瓜蔓不可留下,可降低越冬虫口密度。
(2)六、七月间,加强检查,发现瓜株有新鲜虫粪排挂,用注射器注入内吸性杀虫剂毒杀幼虫。5月份用50%杀螟丹可溶性粉剂1000倍液或35%伏杀硫磷乳油300~400倍液喷雾防治成虫,喷雾时应避开瓜花,以防杀害蜜蜂。
(责任编辑:豆豆)
下一篇:

家种葫芦发生红蜘蛛的防治方法

上一篇:

南瓜夜蛾

  • 信息二维码

    手机看新闻

  • 分享到
打赏
免责声明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xfptx@outlook.com
 
0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