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山村网

枇杷蚁粉蚧为害症状和防治措施

2018-11-27 11:39:23浏览:578评论:0 来源:山村网   
核心摘要:枇杷蚁粉蚧(formicoccus eriobotryae)是为害枇杷根部的一种害虫,最近在莆田秋芦镇枇杷园内被发现。有关该虫的发生规律及防治技
    枇杷蚁粉蚧(formicoccus eriobotryae)是为害枇杷根部的一种害虫,最近在莆田秋芦镇枇杷园内被发现。有关该虫的发生规律及防治技术的报导很少。本文谨就观察结果为大家介绍下枇杷蚁粉蚧为害症状和防治措施

枇杷蚁粉蚧为害症状和防治措施
    一、形态特征
    雌成虫体长2~3mm。卵圆形, 暗红偏紫色,体表被有白色蜡粉,虫体后部有较粗短的蜡丝5对,背部隆起。雄成虫体长约lmm,深褐色, 体末有白色蜡丝一对。卵淡紫色至深紫色, 椭圆形。初孵若虫褐至淡紫色。
    二、为害症状
    枇杷蚁粉蚧群集在枇杷的根部吸食,造成根部皮层干枯,树叶小而少,枝条枯瘦, 果实减少,果小而酸,或枯干挂果,常在3~4年后造成树体死亡。10年生以上的树发生较多。
    三、生活习性

    枇杷蚁粉蚧是一种土栖粉蚧,主要栖居在土表下5~20cm 的枇杷须根至直径1~2cm 粗根上群集为害。同时,这种蚁粉蚧在枇杷寄生处常有一种隔担子菌(septobasidiumsp.)与之共生, 这种菌属多年生,它的菌丝将粉蚧包围连成一体,状如“根瘤”,以菌丝庇护粉蚧,而菌丝是以粉蚧的分泌物(蜜露)为营养。用手掰开菌丝,可见该虫群集在根部吸食为害,虫量多时,会上下爬动, 较不活跃。4~10月为害严重,10月后随气温下降,使虫口密度也随之下降。冬天较少发现虫子。雨量多时也会抑制菌丝的生长。使虫口密度降低。一般在枇杷初熟期(4月上旬~5月上旬)盛发,世代重叠严重。
    四、防治措施
    (1)对新开垦的果园要使用石灰进行土壤改良;果园更新要改种其他经济作物2~3年后再种枇杷;枇杷苗木要严格检疫。
    (2)对有发现虫害的果园,春季要查虫,要松土晾根,敲碎菌丝层,并用益舒宝1500倍液或乐斯本1000倍液或2.5%溴氰菊酯1000倍液进行灌根,对发生严重果园要增加用水量。做到浇湿浇透。
    以上内容仅供大家参考了解,更多最新三农资讯、农药使用技术、农业技术支持及病虫害防治问题欢迎至山村网的病虫害防治一栏查看。
(责任编辑:豆豆)
下一篇:

枇杷黄毛虫的防治方法

上一篇:

枇杷麻皮蝽防治方法

  • 信息二维码

    手机看新闻

  • 分享到
打赏
免责声明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xfptx@outlook.com
 
0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