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山村网

柿褐点粉灯蛾

2018-11-27 12:13:16浏览:99评论:0 来源:山村网   
核心摘要:【柿褐点粉灯蛾为害特点】: 幼虫啃食寄主植物叶片,并吐丝织半透明的网,可将叶片表皮、叶肉啃食殆尽,叶缘成缺刻,受害叶卷曲
 柿褐点粉灯蛾

【柿褐点粉灯蛾为害特点】:
        幼虫啃食寄主植物叶片,并吐丝织半透明的网,可将叶片表皮、叶肉啃食殆尽,叶缘成缺刻,受害叶卷曲枯黄,继变为暗红褐色。严重时叶片被吃光,严重影响生长。
【柿褐点粉灯蛾形态特征】:  
        成虫体型中等,白色。雌蛾体长约20mm,翅展约56mm;雄蛾休长约16mm,翅展约30mm。成虫头部腹面枯黄色,两边及触角黑色,触角干上方白色;下唇须黑色,基部黄色。颈板边缘橘黄色。翅基片具黑点,前翅前缘脉上有4个黑点,内横线、中线、外横线、亚外缘线为一系列灰褐色点;后翅亚外缘线为一系列褐点。腹部背面橘黄色,基部具有一些白毛;腹部各节的背面中央及两侧缘各有一列连续的黑点。卵卵成块状,卵块长椭圆形或不规则形状,大小不一;一般长17mm左右,宽7mm左右。初产时为浅红色或深黄色,以后渐变赤褐色。卵块表面覆盖细密的浅红色绒毛。卵为圆形,长径约0.4mm,短径约0.35mm,浅红色或浅黄色。卵粒常堆集并排列成数层。幼虫幼龄幼虫头黑色,体橄榄暗黄或黄赭色,毛基片黑色。成长幼虫体长23~40mm。头浅玫瑰红色,体深灰色,稍带金属光泽,并具樱草黄斑及同色的背线。体具毛瘤,为浅茶色,其上密生黑色与白色的长刺毛,前胸背板黑色,胸足黑色,腹足与臀足红色,腹足趾钩为单序弦月形。蛹红褐色。蛹体圆桶形,在后胸及第1腹节处缢缩。蛹腹部共10节,第4节背腹面后缘、第5及第6节各节背腹面前、后缘,第7节背腹面前缘都有突边板。各节前缘的突边板上稀生刻点,各节后缘的突边板较光滑。臀棘短小,着生红褐色长短不等的钩刺,每个钩刺末端呈圆盘状。茧长椭圆形,白色、浅黄或浅红色,丝质,薄面呈半透明状,平均长宽为26×14mm,茧外混杂有幼虫所脱落的长毛。少数幼虫不吐丝结茧。
【柿褐点粉灯蛾生活习性】:
        昆明年发生1代,以蛹越冬,翌年5月上、中旬开始羽化产卵,6月上、中旬孵化。幼虫共7龄,幼虫一般嚼食寄主植物的叶片,为害颇烈。初龄幼虫,常在寄主植物上用白色细丝织成半透明的网,幼虫群聚在网下取食,将叶片表皮、叶肉啃食殆尽,有的叶缘被食成缺刻。叶片受伤后,卷曲枯黄,继变为棕褐色。有时,幼虫将几个叶片用丝纠缠一起,隐居其中为害。自第3龄幼虫后,取食量特别大,扩散力加强,蔓延为害其它植株。老熟幼虫结茧化蛹前,从为害处爬卜植株,寻找结茧化蛹场所(如地面落叶下、土墙壁及其角落的洞穴缝隙中、室内堆放的书籍或褶叠的衣服里、窗户和门框上等等隐蔽处)。化蛹后,蛹体末端有时附有脱皮。茧由体毛和丝组成。成虫一般夜间活动。羽化后的成虫,除栖息于寄主植物上外,有时也可在室内窗框、墙壁上及室外窗户上发现。成虫在野外寄主植物叶片上交尾后,雄蛾不久死亡;雌蛾产卵一般选择叶背面,产后静伏于卵块上,经一段时间方离开,最后死亡。据室内观察,雌蛾产卵共5次。每头雌蛾产卵时间延续一周左右,共产卵约500余粒,卵经10~23日孵化。
【柿褐点粉灯蛾防治方法】:
        (1)成片安置黑光灯,进行测报和防治。
        (2)人工捕杀幼虫。
(责任编辑:豆豆)
下一篇:

山楂四点象天牛

上一篇:

山楂斑蛾

  • 信息二维码

    手机看新闻

  • 分享到
打赏
免责声明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xfptx@outlook.com
 
0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