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山村网

葡萄根癌病的防治方法

2018-11-27 19:25:21浏览:754评论:0 来源:山村网   
核心摘要:  葡萄根癌病的病原在肉汁陈琼脂培养基上生长迅速,菌落白色、圆形、边缘整齐,光亮、半透明;在液体培养基上呈微云状浑浊,表
   葡萄根癌病的病原在肉汁陈琼脂培养基上生长迅速,菌落白色、圆形、边缘整齐,光亮、半透明;在液体培养基上呈微云状浑浊,表面有一层薄膜。不能使兽胶液化,不能分解淀粉。下面是葡萄根癌病的防治方法:

葡萄根癌病的防治方法
   一、发病症状:
  1、根部:主要为害根颈、主根和侧根,2年生以上的主蔓近地面处亦常受害。苗木则多发生在接木和砧木愈合的地方。肿瘤从根的皮孔处突起。瘤的大小变化很大,直径0.5~10cm,球形,椭圆形或不规则形;幼嫩瘤淡褐色,表面旋卷,粗糙不平,柔软海绵状;如继续发展,瘤的外层细胞死亡,颜色逐年加深,内部组织木质化,成为坚硬的瘤。
  2、茎部:感染2年生以上的枝蔓,90%以上的病害发生在距地表1.2m以内的高度,60%~70%的病害集中于距地表5cm以内枝蔓根部,冬剪后延长枝顶芽以上的干桩、龙爪均可发病。主要为害形成层及新生幼嫩韧皮部,表现为枝蔓局部隆起,呈瘤状。瘤的大小不一,初发时稍带绿色和乳白色,质地嫩脆,多汁,以后表面龟裂、坚硬,变为深褐色。葡萄蔓纵向整体肿大,呈棒锤状,长度可达20~3cm,表面粗糙、旋卷,坏死组织逐年向外扩展,里面仍可见新增生组织。以第1种类型为多。
  3、叶片:叶色黄化,提早落叶。
  4、果实:成年葡萄发病,结果量少,果实小,严重的无花无果。五、全株:患病的苗木,早期地上部的症状不明显。病情不断发展,根系发育受阻,细根级少,树势衰弱。病株矮小,树龄缩短,终致植株枯死。
  二、发病规律:
  1、寄主抗病性:不同的品种抗病性亦有差异。金后、金玫瑰等较发病,奈加拉的抗性较强。
  2、伤口:细菌通过伤口侵入寄主,因此,虫伤、耕作时造成的机械伤、插条的剪口、嫁接口,以及其他根病引起的损伤等,都可成为细菌侵入的途径。细菌侵入后只定植于皮层组织,在寄生过程中分泌一种癌肿诱导物质(细菌毒素),刺激皮层的薄壁细胞加速分裂,体积增大而形成癌肿,寄主细胞一旦变为癌肿细胞后,即使在没有病菌的情况下,仍能继续形成癌肿。病害的潜育期2~3个月或更长。
  3、土壤状况:温湿度是根癌细菌侵染的主要条件,病菌侵染与发病随土壤湿度升高而增加,反之则减轻。癌瘤与温度关系密切,28℃时癌瘤长得快且大,高于31~32℃不形成,低于26℃形成慢且小。碱性土壤利于发病,酸性土壤对发病不利,pH6.2~8尚能保持病菌致病力,pH6以下发病或不发病。土壤黏重,排水不良发病重,土质疏松、排水良好的砂质土发病轻。
  4、栽培管理:耕作管理粗放,地下害虫和土壤线虫多,以及各种机械损伤的果园,发病较重;引进。老头苗。定植的果园发病亦较重。插条假植时伤口愈合不好的,育成的苗木发病较多。病原癌肿细菌在肿瘤组织的皮层内越冬,或当肿瘤组织腐烂破裂时,细菌混入土中,土壤中的癌肿细菌亦能存活1年以上。由于癌肿细菌的寄主范围广,因此,土壤带菌是病害主要来源。细菌主要通过雨水和灌溉流水传播;此外,地下害虫如蛴螬、蝼蛄和线虫等也可以传播细菌;而苗木带菌则是病害远距离传播的主要途径。细菌通过虫伤、机械伤、剪口、嫁接口及其他根病引起的损伤侵入。侵入后只定植于皮层组织,在寄生过程中分泌α-吲哚乙酸刺激周围细胞加速分裂,体积增大形成癌肿。寄主细胞变成癌瘤后,没有病菌仍能继续扩展。从侵入到显瘤需数周到一年,多为2~3个月。
  三、防治方法:
  1、72% 农用硫酸链霉素 可溶粉剂 (低毒)使用13.89-27.78克/亩 喷雾或涂抹
  在发病初期使用,施药时注意均匀、周到;每间隔2天使用一次。
  2、20% 吗胍·乙酸铜 可湿性粉剂 (低毒)使用167-250克/亩 喷雾或灌根
  于病发生初期使用,应喷雾均匀。
  3、20% 乙酸铜 可湿性粉剂 (低毒)使用1000-1500克/亩 喷雾或涂抹 (保护 治疗)
  在病害初期施药效果更佳,施药时注意喷雾均匀。
    以上内容仅供大家参考了解,更多最新三农资讯、农药使用技术、农业技术及病虫害防治问题欢迎至山村网的病虫害防治一栏查看。
(责任编辑:豆豆)
下一篇:

草莓如何预防冻害?

上一篇:

草莓常见的根部病害如何防治?

  • 信息二维码

    手机看新闻

  • 分享到
打赏
免责声明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xfptx@outlook.com
 
0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