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山村网

草莓黄萎病如何防治?

2018-11-27 19:26:23浏览:871评论:0 来源:山村网   
核心摘要:  草莓黄萎病是一种从根部侵入、地上部表现症状的病害。染病植株新生叶变黄绿色,并扭曲成舟形,叶片表面失去光泽,复叶上的两
   草莓黄萎病是一种从根部侵入、地上部表现症状的病害。染病植株新生叶变黄绿色,并扭曲成舟形,叶片表面失去光泽,复叶上的两侧小叶呈不对称状、常变硬,3片小叶中往往有1~2片变小成畸形,且畸形叶多发于植株的一侧,另一侧健康,呈斜瘫状。继而下部叶变黄褐色,上部叶自叶缘开始干枯,直至全株死亡。被害植株根茎、叶柄、果柄横切面可见维管束褐色。根系减少,根变黑褐色,甚至腐烂,但中柱不变色。病轻时根不腐败,地上部分也不枯死,但植株矮小,不结果或结果但不膨大。

草莓黄萎病如何防治?
  一、发生规律
  带菌土壤是病害侵染的主要来源,病菌借助带病母株、土壤、水源及农具等进行传播,从植株根部伤口或直接从幼根的表皮和根毛侵入,在植株维管束内繁殖,不断扩散到植株叶及根系,引起植株系统性发病,最后干枯死亡。土温在20℃以上、气温在23-28℃时发病最严重,气温大于28℃以上发病明显减少。同时,根据观察,土壤过干过湿、多年连作、氮肥施用过多或有线虫危害的地块发生更重。
  二、防治方法
  草莓黄萎病是一种顽固性的土传病害,一旦发生,危害性很大,药剂防治效果普遍不理想。因此,防治策略应以预防和农业防治为主、药剂防治为辅。
  1、实行轮作
  避免连作重茬,以实行3年水旱轮作效果最佳。
  2、选用无病健康种苗
  要选择无病、健康的植株留种,最好采用组织培养生产的无病种苗,并在无病菌的土壤上进行育苗。
  3、选用抗病性较强的草莓良种
  如“章姬”、 红颊”、 佐贺青香”等品种。
  4、土壤消毒
  土壤消毒是减少初侵染源、减轻土传性病害发生的最有效的方法。育苗或定植前对土壤进行消毒灭菌,方法是每667m2用氯化苦13.5-20L,穴施或沟施,施后封土盖膜,揭膜后要散气,待没有药害后再育苗或定植,但要注意施药人员安全。太阳能消毒,方法是在7月份的高温期,深翻,灌水,盖地膜,维持5-7天,利用膜下高温杀死病菌。
  5、加强栽培管理
  要防止土壤过干过湿,增施磷钾肥,发现病株及时拔除,并带出田外烧毁;收获后及时清园,减少翌年菌源。
  6、药剂防治
  6月中旬开始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600~700倍液加新高脂膜800倍液,或70%代森锰锌500倍液加新高脂膜800倍液,隔15天左右1次,共防5~6次。用20%甲基托布津300~500倍液加新高脂膜500倍液浸苗5分钟后再定植。

    以上内容仅供大家参考了解,更多最新三农资讯、农药使用技术、农业技术支持及病虫害防治问题欢迎至山村网的病虫害防治一栏查看。
(责任编辑:豆豆)
下一篇:

如何防治葡萄缺磷素症?

上一篇:

葡萄缺钾症的防治方法

  • 信息二维码

    手机看新闻

  • 分享到
打赏
免责声明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xfptx@outlook.com
 
0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