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山村网

草莓脱节落果与畸形果如何防治?

2018-11-27 19:26:30浏览:896评论:0 来源:山村网   
核心摘要:  草莓营养价值高,果肉多汁,深受消费者喜爱。大棚反季节栽培的草莓,畸形果发生率高。因此,有效减少大棚草莓开花坐果期间脱
   草莓营养价值高,果肉多汁,深受消费者喜爱。大棚反季节栽培的草莓,畸形果发生率高。因此,有效减少大棚草莓开花坐果期间脱节落果和畸形果,对促进草莓产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现将大棚草莓脱节落果与畸形果的成因及预防措施总结如下。

草莓脱节落果与畸形果如何防治?
  一、大棚草莓对环境条件的要求
  草莓的生物学零度为5 ℃,草莓品种需冷时数的计算是以低于5 ℃以下的小时数计算的。一般土温达到2 ℃时,草莓根系即开始活动,根系活动最适温度为20 ℃。草莓地上部分最适温度为20~26℃,开花期适温为25~30 ℃,低于5 ℃或高于35 ℃会阻碍其授粉受精的进行,从而导致畸形果的产生。草莓是喜光树种。同时也比较耐阴。光照强,产量高;光照弱,品质差,产量低。草莓既不抗旱也不耐涝,根系多分布在20cm以上的土层中。
  二、大棚草莓开花坐果期间脱节落果与畸形果形成原因
  1.施肥不合理
  施用未腐熟的有机肥料,用量过大。氮素化肥过多,浓度过大,氮、磷、钾三要素比例不协调。施肥方法不当,施入根区较近,局部浓度过高,引起肥害。
  2.病虫危害及用药不当
  草莓病害如黄萎病、白粉病、灰霉病等能导致植株养分代谢及光合作用受阻,虫害如斜纹夜蛾和螨害等则对植株造成机械损伤,从而导致不同程度的畸形果产生。用药防治不当如棚室草莓开花期间花药开裂散粉时(晴天10:00—14:00)喷洒农药,药剂量过大、药水浓度过高或药水冲刷了花器柱头,可致使花粉发育受损,花粉发芽率降低而影响授粉受精;同时药剂也会杀死访花昆虫等,从而大大增加无效果和畸形果的产生。
  3.温湿度及光照的影响
  草莓遇短时间低温,易遭受冻害而影响其花药授粉受精。如在花期遇空气湿度过大或连续阴雨天气,可导致花药开裂受阻,花粉传播不良,影响雌蕊柱头受粉。此外,低温和阴雨引起的光照不足造成花粉发育不良、棚室覆盖普通膜上的水滴冲刷了花器的柱头以及花粉形成期间光照不足等也会影响草莓的授粉受精。
  三、预防措施
  1.加强肥水管理
  重视施用有机肥作基肥,做到配方施肥,控制氮肥用量,补施微量元素肥料,保证养分供应充足。追肥掌握以“少吃多餐”为原则,忌一次性剂量过多、浓度过大。缺肥时结合浇水施45%三元复合肥(15-15-15)225kg/hm2,冲施肥液浓度以0.4%~0.6%为宜,同时适量加入腐熟人粪尿更佳。墒情不足时及时进行垄间地膜暗灌。开花期前适当控制浇水,需浇水时,浇后在保证适温的同时进行通风排湿。
  2.巧妙防病免药害
  发生病虫害时,尽量应用粉尘法和烟薰剂防治,必须用药时,避开花粉开放时间施药。同时加强农业措施管理,在开花前注意清除杂草、病株及去除病叶、脚黄叶、老叶等;通过采用降温法及闭棚提温法,使病害的生存环境条件得以破坏或恶化等。
  3.合理调控棚室内温湿度及光照
  采用适时通风、棚膜应用聚氯乙烯长寿无滴膜、高畦地膜覆盖等措施降低棚室内温度,白天以25~28 ℃、夜间保持5 ℃以上为宜。成熟期应做好通风换气工作。做垄地膜覆盖栽培,大小行种植,相邻2 条垄覆盖1 幅地膜,进行垄间地膜暗灌。棚室内湿度一般保持在空气相对湿度的70%~80%为宜,开花期湿度宜小,一般以60%为宜。
  但要注意避免使地面和空气湿度过大,可在大行间覆盖干燥稻草和麦秸或地膜等,以降低棚内空气湿度。可通过草苫早揭晚盖、选用透光率高的聚氯乙烯长寿无滴膜、在棚室内每隔3m挂1盏60W的灯泡及棚室内北侧增挂反光幕等方式在光照不足时进行人工补光。
  4.花期放蜂
  草莓虽然能自花授粉结果,但在大棚内缺少传播昆虫,会因此出现授粉不良和畸形果。在初花期进行放蜂辅助异花授粉,每个标准棚放养5000只,放蜂时间为8:00—9:00和15:00—16:00。花期避免喷洒药剂,以免影响草莓授粉而产生畸形果。同时,注意适当疏花疏果,做到去弱留强、去高留低,以提高果实质量。
  以上内容仅供大家参考了解,更多最新三农资讯、农药使用技术、农业技术支持及病虫害防治问题欢迎至山村网的病虫害防治一栏查看。
(责任编辑:豆豆)
下一篇:

葡萄叶斑病的防治方法

上一篇:

如何防治葡萄缺磷素症?

  • 信息二维码

    手机看新闻

  • 分享到
打赏
免责声明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xfptx@outlook.com
 
0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