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山村网

草莓定植后死苗是什么原因?如何防治?

2018-11-27 19:31:56浏览:611评论:0 来源:山村网   
核心摘要:  各位农民朋友大家好,山村网小编又来给大家普及植物病虫害的防治方法了。做好病虫害的防治工作,是种植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个

  各位农民朋友大家好,山村网小编又来给大家普及植物病虫害的防治方法了。做好病虫害的防治工作,是种植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对提高产量有着重要意义。下面就和小编一起来了解一下草莓定植后死苗是什么原因?如何防治?


草莓定植后死苗是什么原因?如何防治?


  草莓定植后死苗的原因:


  1、生理性死苗


  草莓肥害导致的烧苗


  在定植初期容易发生,诱发原因主要有温度过高、施用土壤消毒剂或化肥未充分拌匀或过量,施用未腐熟有机肥、土壤盐分过高、栽植过深以至淹没苗心。


  生产中出现较多的是施用土壤消毒剂或化肥未充分拌匀或过量,有机肥未腐熟。定植后不发新根或新根发生很少,心叶不生长,最后根系变褐腐烂,全株死亡。


  2、病菌侵染死苗


  病菌侵染造成死苗可在草莓整个生育期内发生,引起死苗的主要病害有黄萎病、炭疽病、青枯病、红中柱根腐病等。


  1、草莓黄萎病 幼苗心叶变为黄绿色或黄色卷曲、狭小呈船形;三出复叶小叶不对称,变硬,表面粗糙无光泽,叶缘黄褐色;植株生长不良,根系、叶柄维管束变褐色,最后全株死亡。


  轻病株株形矮小,结果少,果实不能正常膨大,品质变劣。病菌主要通过土壤及种苗传播,棚室栽培定植初期及早春开始发病死苗,气温越高,症状越明显。


  2、草莓炭疽病 主要危害匍匐茎、叶片、叶柄及果实,多发生在高温高湿的匍匐茎抽生期与育苗期,近几年出现定植后茎基部发病造成死苗。被害植株表现局部病斑和全株萎蔫两种。


  局部病斑在匍匐茎及叶柄上发生,呈纺锤形或椭圆形、溃疡状,可扩展成环圈,其上部萎蔫枯死。萎蔫型病株起初是1~2片幼叶失去生机而下垂,数日后全株萎蔫枯死。枯死植株切面从外到内变褐,但维管束不变色。


  3、草莓青枯病 发病初期叶柄变为紫红色。植株发育不良,随着病情加重,部分叶片突然失水,不变色而萎焉,逐渐枯萎死亡。切断根茎部可见导管变成褐色,挤压有乳白色液渗出。


  4、草莓红中柱根腐病 地温低、湿度高易发病,病菌从根的顶端侵入后,向根心发展,使中柱变为红褐色,这是该病最明显的特征。严重时根变为黑褐色而腐烂。地上部先由基部叶的边缘开始变为红褐色,再逐渐向上凋萎枯死,病株容易拔起。将根颈横切,中柱部位可见针点样褐变。


  该病可以分为急性萎凋型和慢性萎缩型两种。急性型在春夏侵害根部引起全株迅速枯死;慢性型主要在定植后至初冬期间发生,老叶边缘或全叶变成紫红色,叶片逐渐枯死,植株萎缩逐渐枯萎以至枯死。


  防治措施:


  ①选用无病种苗


  黄萎病、红中柱根腐病、炭疽病等病害都可以通过种苗传播,在引种时要特别注意,最好选用脱毒种苗,避免种苗带病。


  繁苗时选用未种过草莓或茄科作物的田块繁苗,发现病株立即拔除。


  ②合理施肥


  多施腐熟有机肥,使用化肥时不能偏施氮肥,应平衡配方施肥。每亩施用有机肥6~10m3、腐熟豆饼150~200kg、45%硫酸钾复合肥30-40kg做基肥。其中有机肥一定要充分腐熟,在腐熟过程中加入敌百虫等杀虫剂。


  ③石灰氮(氰胺化钙)土壤消毒


  石灰氮是一种无公害土壤处理剂,并可补充土壤氮和钙的含量。通过石灰氮高温消毒,可以杀死土壤中大部分黄萎病、根腐病等土传病菌和根结线虫、地下害虫;在草莓收获结束后,施入未腐熟的有机肥如生鸡粪、猪粪、麦秸、玉米秸及各类蔬菜秸秆1500~2000kg与石灰氮80kg一起翻入耕层土壤,做0.8~1.2m宽、高15cm的平畦;


  大水漫灌后排除田间积水,铺上白色透明地膜,再密闭大棚,保持30cm土壤温度50℃10天以上,7~8月一般闷棚25天。揭棚后10天整地做畦定植。


  草莓定植后死苗药物防治方法:


  1、在移栽前用25%吡唑醚菌酯(凯润)8ml兑水20斤蘸根,浸泡5分钟后移栽,注意不能没过芯芽,可有效防治炭疽病、黄萎病等土传病害。


  2、炭疽病、叶斑病发病时可交替使用可用42.4%唑醚·氟酰胺(健达)8ml/桶,或者25%吡唑醚菌酯(凯润)1-2袋/桶。


  3、白粉病可使用30%翠泽(30%醚菌·啶酰菌)1000倍液或健达(42.4%唑醚·氟酰胺)2000倍在发病中心及周围重点喷施;每7~10天1次,连续防治2~3次。


  更多农药使用技术、病虫害防治方法,可以到农业病虫栏目进行咨询!


(责任编辑:豆豆)
下一篇:

葡萄缩果病如何防治?

上一篇:

葡萄缺素引起黄化的原因及解决措施

  • 信息二维码

    手机看新闻

  • 分享到
打赏
免责声明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xfptx@outlook.com
 
0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