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山村网

芭蕉炭疽病

2018-11-27 21:00:31浏览:816评论:0 来源:山村网   
核心摘要:芭蕉炭疽病芭蕉炭疽病【学 名】:芭蕉Musa basjoo Sieb.et zucc.别名芭蕉头、牙蕉、板蕉,属芭蕉科多年生高大灌木状草本,以根

芭蕉炭疽病


芭蕉炭疽病

学    名】:芭蕉Musa basjoo Sieb.et zucc.别名芭蕉头、牙蕉、板蕉,属芭蕉科多年生高大灌木状草本,以根、茎和花蕾入药,具清热解毒、利尿消肿、凉血之功效。我国长江流域及以南各省广为栽植。炭疽病是芭蕉上重要病害,全国各种植区普遍发生,危害严重。

 

症    状】:主要危害未成熟或已成熟的果实,也可危害花、叶、主轴及蕉身。病菌可通过伤口侵入直接表现症状,也可侵染未损伤的绿色果实而潜伏危害,采后芭蕉变黄才显症。初生黑色或黑褐色圆形小斑点,后迅速扩大并相连成片,2-3天全果变黑并腐烂,病斑上产生大量橙红色粘状粒点,即病菌分生孢子盘和分生孢子。有的芭蕉染病后,果表散生褐色至黑红色小斑点,不扩大,却向果肉深处扩展致腐烂,发出芳香气味。果梗和果轴受害,症状相似。

 

  病    原】:Colletotrichum musae (Berk & Curt) Arx.称芭蕉炭疽菌;异名Gloeosporium musarum Cooklet et Mass. 称香蕉炭疽盘长孢菌;均属半知菌亚门真菌。分生孢子梗无色,单胞。分生孢子椭圆形,单胞,无色,大小13-19×5-6(μm),内含一油球,聚集时呈粉红色。病菌生长温限6-38℃,适温25-30℃。

 

 【发病规律】:病原菌以菌丝体和分生孢子器在病部越冬,翌春条件适宜产生分生孢子,借风雨或昆虫传播进行初侵染,在病部呈潜伏态或非潜伏态。潜伏期形成苗丝体,后期产生分生孢子进行再侵染,贮藏期间,通过病健果接触传染。湿度是决定该病流行与否的重要因素。多雨重雾或湿度大病害发生严重。

 

【防治方法】:

      (1)农业防治。

      ①加强肥水管理,增施磷钾肥,合理灌溉,注意蕉园排水,降低湿度,提高植株抗病力。

      ②及时清除园内病花、病果,收获后清除田间病残组织,减少来年菌源。

      ③适时采收。成熟度以75%-85%为最好,采收时选择晴天。

      (2)药剂防治。 结果期开始喷1:0.35:100倍式波尔多液或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70%甲基硫菌灵超微可湿性粉剂1000-1200倍液、80%炭疽福美可湿性粉剂800倍液、50%混杀硫悬浮剂500-600倍液、50%苯菌灵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隔半个月1次,共防2-3次。果实采收后,可用1000mg/kg多菌灵或500mg/kg抑霉唑 500mg/kg苯菌灵处理。贮藏库可用5%福尔马林消毒后再储存。

 

 

(责任编辑:豆豆)
下一篇:

石榴果腐病的防治方法

上一篇:

石榴褐斑病如何防治?

  • 信息二维码

    手机看新闻

  • 分享到
打赏
免责声明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xfptx@outlook.com
 
0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