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山村网

杏黑星病

2018-11-27 22:17:26浏览:680评论:0 来源:山村网   
核心摘要:杏黑星病杏黑星病【主要特征】:杏黑星病别名疮痂博?症状,病菌主要危害果实,其次危害枝,叶片被害较些?果实感病后多在果肩部发

杏黑星病

 

杏黑星病

 

 

 

 

主要特征】:杏黑星病别名疮痂博?症状,病菌主要危害果实,其次危害枝,叶片被害较些?果实感病后多在果肩部发病,病斑初期为暗绿色的圆形小点,其后逐渐扩大至直径2~3毫米的圆斑。果实着色时,病斑变为紫黑色或黑色。病斑密集时可相互聚合成片。由于危害只限于果实表皮,不深入果肉,因此当病斑下层组织木栓化,而果肉仍继续生长时,便使得病果龟裂。
病原 病原菌为嗜果枝孢Cladosporium carpophilum Thum.属半知菌亚门

 

病害原因】:发病特点及规律? 病菌以菌丝在枝梢的病部越冬,翌年4~5月产生新的分生孢子,通过风雨传播。分生孢子萌发后形成芽管,直接穿透寄主表皮的角质层侵入。叶被侵染主要是从叶背侵入。侵入后的菌丝在寄主角质层与表皮细胞的间隙扩展,定殖。幼果期因果面茸毛稠密病菌不易侵入,一般花瓣脱落6周后的果实,才能被侵染。该病的潜育期较长,在果实上为40~70天,在枝梢和叶上为25~45天。由于潜育期长,发病较迟,果实发病后已接近采收,有的早熟品种在采收时还未充分表现症状,所以当年受侵染的病部(果、技及叶)产生的分生孢子,进行再侵染就不重要,尤其在果实上再侵染更少,新梢上可产生再侵染。枝上的病斑是病菌的主要越冬场所和第二年春季初次侵染的主要来源。4年生的病枝不再形成分生孢子。该病在田间的发生情况,一般是在4~5月份产生新的分生孢子,果实上发病最早的时间是5月中旬,6月上旬为病害的盛发期。新梢上发病的盛期略迟于果实。
病害的发生与气候、地势、栽培管理及品种等都有关系。其中最重要的是气候条件和品种。春季温度达10℃以上时,枝梢上的病斑开始形成分生孢子,20~28℃是最适温度,多雨和潮湿开气有利于孢子的传播和萌发,因此,凡是春季及初夏雨水多,湿度高的年份或地区,病害发生重。同样,地势低湿,荫蔽(如阴坡地)或定植过密,枝叶茂盛的果园,也有利于病害发生。品种中,晚熟品种较早熟品种感博??

 

防治方法】:该病的防治以化学保护为主,辅以适当的管理。
1.加强管理:地势低洼地,应注意开沟,排除积水。结合修剪,清除和烧毁病梢,减少病害来源。适当整枝修剪,促使树冠通风透光良好,减轻发博??
2.喷药保护:开花前喷射波美3~5度石硫合剂,铲除或减少校梢上的越冬菌源。落花2~4周到6月初,每间隔半月喷洒波美0.2~0.4度石流合剂,或65%代森锌500倍液。果实生长期用50%多菌灵700倍液,防治3次,在果实采收后,为了减少新梢被害,可继续喷射2~3次药剂。用托布津及代森锌均可降低新梢的发病率及病情指数。
3.选用抗病品种:在病害流行地区,建园时应考虑选用抗病品种。

 

 

(责任编辑:豆豆)
下一篇:

如何防治冬枣缩果病

上一篇:

杏黑斑病

  • 信息二维码

    手机看新闻

  • 分享到
打赏
免责声明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xfptx@outlook.com
 
0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