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山村网

玉米螟的危害及防治方法

2018-11-28 10:50:49浏览:563评论:0 来源:山村网   
核心摘要:玉米螟俗称箭杆虫,又叫玉米钻心虫,属鳞翅目,螟蛾科,是我国粮食作物的重要害虫,也是世界性大害虫,玉米螟食性杂,危害寄主种
    玉米螟俗称箭杆虫,又叫玉米钻心虫,属鳞翅目,螟蛾科,是我国粮食作物的重要害虫,也是世界性大害虫,玉米螟食性杂,危害寄主种类多,其中以玉米受害最重,在我县玉米产区每年均有不同程度发生,一般年份可使玉米减产10%左右,发生严重年分的局部地块可使玉米减产20~30%,因此玉米螟防治工作是农业生产中一项重要艰巨的任务。接下来就为大家具体介绍下玉米螟的危害及防治方法。

玉米螟的危害及防治方法
    一、玉米螟的危害
    玉米螟以幼虫危害。初孵幼虫先在嫩叶上爬行,取食叶片表皮及叶片,后即潜人心叶取食,使心叶呈现不规则半透明薄膜状或成排小圆孔,称为花叶。
    玉米打苞时幼虫集中在上部1~3片叶或雄穗苞内咬食,雄穗抽出时,又蛀入雄穗和上部茎杆,风吹易造成折雄。雌穗出现后,虫龄已大大量向下转移,到雌穗上危害或蛀人附近茎节,蛀入雌穗上的幼虫可直接咬食嫩粒,易引起霉烂,降低籽粒品质;蛀入茎杆中幼虫,食害髓部破坏组织,使养分和水分输导受阻,长势衰弱,早枯易折茎倒伏,同时造成雌穗发育不良,空秕粒增多,千粒重下降从而严重影响玉米产量。
    二、发生条件
    玉米螟发生数量的为害程度,与越冬基数、气候条件、天敌及寄主品种均有密切关系。
    1、越冬虫源基数高低与越冬寄主百杆虫量直接相关,一般越冬基数高,田间产卵量和被害株率就高。
    2、玉米螟喜适温高湿条件,各虫态适宜发育的温度20~30℃,相对湿度60%以上,成虫产卵及孵化最适相对湿度为90%以上。在玉米生长季节,温度一般都能满足要求,而湿度和雨水的变化对玉米螟发生数量影响显著。
    3、天敌影响。玉米螟天敌种类较多,最重要的是寄生卵块的赤眼蜂,它对玉米螟发生起着很大的抑制作用。
    4、不同品种抗螟性不同,表现在受害程度有明显差异;同一品种长势、叶色不同、受害程度不同,一般水肥足、长势好的丰产田着卵量大,受害重。
    三、防治方法
    1、农业防治
    ①处理越冬寄主,压低虫源基数。于玉米螟化蛹、羽化前,因地制宜地采取多种方法把玉米螟主要寄主作物的秸杆进行处理,压低虫源,减轻为害。目前主要措施有:高湿沤肥、秸杆粉碎还田、焚烧、碾压后贮存等方式。
    ②百僵菌封垛。于早春越冬幼虫在开始复苏后化蛹前,对残存的寄主秸杆的百僵菌粉剂进行喷撒,每立方米用50~100克,即可。
    2、物理防治
    ①利用玉米螟成虫趋光性,采取高压汞灯进行诱杀成虫,方法是在村屯周围的柴草垛设置高压汞灯,灯间距150m,将灯固定在木棍搭成三角架上,下设捕虫水池、水池用砖和水泥砌成,直径1.2m,高12cm,水池内保持6cm水层,灯底与水面高度15~20cm,6月下旬开始开灯,7月下旬结束,每晚9时开灯,早3时关灯,小雨开灯,大雨关灯,早晨将诱到的蛾子捞出,池水每2~3天换一次,内加50g洗衣粉,水少时及时添加。
    ②利用DT-15P型投射式杀虫灯诱杀玉米螟成虫,即在玉米螟羽化阶段,把投射式杀虫灯设置在玉米田地边,每隔200米设置一台进行诱杀成虫,一般每台灯可防治面积50亩左右。
    3、生物防治
    以蜂治螟,在玉米螟卵始盛期,在田间放蜂三次,每亩设2~3个放蜂点,将蜂卡卷卡在玉米叶上。第一次每亩防蜂0.3万头,第二次每亩放蜂0.5万头,第三次每亩放蜂0.7万头。
    4、药剂防治
    ①在玉米心叶末期,选用高效、低毒、低残留的辛硫磷乳油,制成颗粒剂施于玉米喇叭口内,每株2g。颗粒剂配制方法是:用50%辛硫磷乳油40ml加细砂10kg均匀混拌而成。
    ②在玉米螟幼虫发生期,利用3WX-280X型田间自走式高杆喷雾机喷洒BT粉剂毒杀幼虫,每亩用BT粉剂25克,对水20~25公斤于玉米心虫未期施药。
    5、防治建议
    1、广泛宣传玉米危害,加强广大农户的防虫意识,动员广大农户积极科学,有效地进行防治。
    2、引进推广植保新药械,加快玉米螟防治进程,目前国内正在研发田间自走型喷雾机械,投产后我们将第一时间引进,进行试验、示范推广,为大范围防治玉米螟提供基础设备。
    以上内容仅供大家参考了解,更多最新三农资讯、农药使用技术、农业技术支持及病虫害防治问题欢迎至山村网的病虫害防治一栏查看。
(责任编辑:豆豆)
下一篇:

小麦使用扑草净要注意什么?

上一篇:

怎样预防小麦倒伏?

  • 信息二维码

    手机看新闻

  • 分享到
打赏
免责声明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xfptx@outlook.com
 
0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