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山村网

花生小菜蛾

2018-11-28 12:20:25浏览:614评论:0 来源:山村网   
核心摘要:【花生小菜蛾学 名】:Plutella xylostella(L.) 鳞翅目菜蛾科。英文名:Diamondback moth;别名:小青虫、两头尖。【花生小菜蛾
花生小菜蛾

【花生小菜蛾学 名】:
Plutella xylostella(L.) 鳞翅目菜蛾科。英文名:Diamondback moth;别名:小青虫、两头尖。
【花生小菜蛾形态特征】:成虫体长6~7毫米,翅展12~16毫米,前后翅细长,缘毛很长,前后翅缘呈黄白色三度曲折的波浪纹,两翅合拢时呈3个接连的菱形斑,前翅缘毛长并翘起如鸡尾,触角丝状,褐色有白纹,静止时向前伸。雌虫较雄虫肥大,腹部末端圆筒状,雄虫腹末圆锥形,抱握器微张开。卵 椭圆形,稍扁平,长约0.5毫米,宽约0.3毫米,初产时淡黄色,有光泽,卵壳表面光滑。幼虫 初孵幼虫深褐色,后变为绿色。末龄幼虫体长10~12毫米,纺锤形,体上生稀疏长而黑的刚毛。头部黄褐色,前胸背板上有淡褐色无毛的小点组成两个“U”字形纹。臀足向后伸超过腹部末端,腹足趾钩单序缺环。
【花生小菜蛾生活习性】:全国各地普遍发生,1年生4~19代不等。在北方发生4~5代,长江流域9~14代,华南17代,台湾18~19代。在北方以蛹在残株落叶、杂草丛中越冬;在南方终年可见各虫态,无越冬现象。全年内为害盛期因地区不同而不同,东北、华北地区以5~6月和8~9月为害严重,且春季重于秋季。在新疆则7~8月为害最重。在南方以3~6月和8~11月是发生盛期,而且秋季重于春季。 成虫昼伏夜出,白昼多隐藏在植株丛内,日落后开始活动。有趋光性,以19~23时是扑灯的高峰期。成虫羽化后很快即能交配,交配的雌蛾当晚即产卵。雌虫寿命较长,产卵历期也长,尤其越冬代成虫产卵期可长于下一代幼虫期。因此,世代重叠严重。每头雌虫平均产卵200余粒,多的可达约600粒。卵散产,偶尔3~5粒在一起。幼虫性活泼,受惊扰时可扭曲身体后退;或吐丝下垂,待惊动后再爬至叶上。小菜蛾发育最适温度为20~30℃。此虫喜干旱条件,潮湿多雨对其发育不利。此外若十字花科蔬菜栽培面积大、连续种植,或管理粗放都有利于此虫发生。在适宜条件下,卵期3~11天,幼虫期12~27天,蛹期8~14天。
【花生小菜蛾发病规律】:幼虫、蛹、成虫各种虫态均可越冬、越夏、无滞育现象。全年发生为害明确呈两次高峰,第一次在5月中旬至6月下旬;第二次在8月下旬至10月下旬(正值十字花科蔬菜大面积栽培季节)。一般年份秋害重于春害。小菜蛾的发育适温为20-30摄氏度,在两个盛发期内完成1代约20d。
【花生小菜蛾防治方法】:
1、农业防治 合理布局,尽量避免大范围内十字花笠蔬菜周年连作,以免虫源周 而复始,对苗田加强管理,及时防治。收获后,要及时处理残株败叶可消灭大量虫源。   
2、物理防治 小菜蛾有趋光性,在虫发生期,可放置黑光灯诱杀小菜蛾,以 减少虫源。   
3、生物防治 采用细菌杀虫剂,如BT乳剂600倍液可使小菜蛾幼虫感病致死。   4、药剂防治 灭幼脲700倍液、25%快杀灵2000倍液,24%万灵1000倍液、5%卡 死克2000倍液进行防治。注意交替使用或混合配用,以减缓抗药性的产生。
(责任编辑:豆豆)
下一篇:

花生斑背安缘蝽

上一篇:

花生尘污灯蛾

  • 信息二维码

    手机看新闻

  • 分享到
打赏
免责声明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xfptx@outlook.com
 
0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