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山村网

花生苜蓿夜蛾

2018-11-28 12:23:18浏览:860评论:0 来源:山村网   
核心摘要:苜蓿夜蛾(Heliothis virplaca)属鳞翅目,夜蛾科。分布于南至江苏、湖北、云南,北、东、西3个方位,均靠近国境线。黑龙江、四


苜蓿夜蛾(Heliothis virplaca)属鳞翅目,夜蛾科。分布于南至江苏、湖北、云南,北、东、西3个方位,均靠近国境线。黑龙江、四川、西藏部分地区密度较高,新疆、内蒙古发生较普遍。被害率高时可达15.5%。

【为害特点】

低龄幼虫卷叶为害或在叶面啃食叶肉,长大后不再卷叶,而沿叶的边缘向内蚕食叶片,形成不规则的缺刻。

【形态特征】
成虫体长14—16mm,翅展25—38mm;头胸部淡灰褐色,前翅灰褐色略带青绿色,内横线隐约不清;环纹由中央1个棕色点与外围3个棕色小点组成,肾形斑大,棕黑色;中央有1个新月形纹及1个圆点,外围有几个黑点;中横线为一上窄下宽的暗褐色带,外横线与亚缘线间为一褐色带,外侧锯齿形,翅脉间为黑点,缘线在翅脉间也呈—列黑点;后翅淡褐色,横脉纹宽大成黑斑块,翅外缘呈宽黑带,在缘角处夹有2个连接的淡褐斑。卵扁圆形,底部较平;初产时白色,后变黄绿色,卵壳表面有多条纵脊,长短不一。老熟幼虫体长约35mm,头部淡黄褐色,生有许多黑褐色小斑点,数斑一组,体色多变,体绿色至棕绿色,具黑色纵纹,身体各节布满绿色和黑色小刺,腹面黄色,胸足和腹足黄绿色。蛹黄褐色,头部前端呈黑色乳头状突起,其旁有两根刚毛,腹部末端着生有长而头略弯的刺1对。

【发生规律】
每年发生2代。以蛹在土中越冬。成虫羽化后需吸食花蜜作补充营养,并有趋光性。成虫白天在植株间飞翔,取食花蜜,产卵于叶背面。卵期约7天。第1代幼虫7月份入土做土茧化蛹,成虫于8月羽化产卵,第2代幼虫除食叶外,并大量蛀食豆荚、棉铃等果实,为害严重,9月份幼虫老熟入土做土茧化蛹越冬。

【防治方法】
利用黑光灯或糖醋盆诱杀成虫。幼虫发生期,掌握在3龄前喷洒药剂防治。可用下列药剂:90%晶体敌百虫、50%辛硫磷乳油800倍液;50%马拉硫磷乳油1000倍液;2.5%溴氰菊酯乳油、2.5%高效氯氟氰菊酯乳油2000倍液;20%氰戊菊酯乳油2000一3000倍液;25%甲萘威可湿性粉剂500一800倍液;20%虫酰腆悬浮剂2000倍液;21%增效氰·马乳油6000倍液;2.5%联苯菊酯乳油1500倍液;80%敌敌畏乳油1000倍液;10%氰戊菊酯·马拉硫磷乳油1500倍液;10%虫酰腆悬浮剂1500倍液;40%毒死蜱乳油1500倍液均匀喷雾。
(责任编辑:豆豆)
下一篇:

花生双斑长跗萤叶甲

上一篇:

花生田暗黑鳃金龟的防治

  • 信息二维码

    手机看新闻

  • 分享到
打赏
免责声明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xfptx@outlook.com
 
0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