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山村网

花生新黑地蛛蚧的防治技术

2018-11-28 12:23:55浏览:230评论:0 来源:山村网   
核心摘要:花生新黑地蛛蚧属同翅目蛛蚧科昆虫,是近年来花生田新发生的一种地下害虫,在我省花生主产区均有发生,一般田块减产20%~30%,严
    花生新黑地蛛蚧属同翅目蛛蚧科昆虫,是近年来花生田新发生的一种地下害虫,在我省花生主产区均有发生,一般田块减产20%~30%,严重田块可减产50%以上甚至绝收。下面,小编就为大家介绍下花生新黑地蛛蚧的防治技术

花生新黑地蛛蚧的防治技术
    危害特点
    花生新黑地蛛蚧在我省每年发生一代,以二龄幼虫在寄主根部土壤内20cm以上的土层越冬,若环境条件不适,部分蛛体可继续休眠。越冬雌性蛛体直径3~6mm,于来年5月开始羽化,5月中下旬为羽化盛期。雌成虫为乳白色,近椭圆形,身体柔软,体表多皱折,密生黄褐色毛,羽化后在土表层活动。越冬雄性蛛体直径2~3mm,于4月下旬开始化蛹,5月上中旬为蛹盛期,蛹为乳白色,5月中旬开始羽化,5月下旬为羽化盛期。雄成虫为黄褐色,有前翅一对,透明,后翅为平衡棒,前足适于开掘,能短距离飞行,腹部末端有一丛长3~4mm的白色蜡丝。雌雄成虫羽化后即可交配,此后雄成虫逐渐死亡。雌成虫在土中做卵室,5月中旬开始产卵,卵成堆产在虫体后面,6月上中旬为产卵盛期。卵期20天左右,卵在6月下旬至7月上旬孵化。一龄幼虫为黄褐色,体长2mm左右,在土表活动10天左右,下午3~4时最活跃,寻找寄主,而后用口针刺入花生根部固定下来,吸取植株汁液,对植株造成危害。自身足部和腹部逐渐退化,形成浅褐色圆形蛛体,即二龄幼虫,二龄幼虫继续吸食并长大,蛛体色由浅而深,最后变成黑褐色,表皮坚硬,外披一层白色蜡质,并以此越冬。花生被蛛蚧为害后地上部分生长不良,似缺水状,而后枯死。7月下旬重发田块会有零星死棵现象,8月份死棵明显增多,直至收获。该虫除为害花生外,还可为害豆类作物。6~8月干旱少雨为害严重。
    防治技术
    1.花生收获后及时捡拾蛛体,集中销毁,以减少越冬虫源。
    2.合理轮作,与花生、豆类以外的其他作物轮作。
    3.在6月上中旬卵盛期及时中耕、浇水,破坏卵室、降低虫卵孵化率。
    4.药剂防治:2001~2004年,我们在6月下旬至7月初幼虫活动期采用不同药剂进行了防治试验,以寻找最佳防治时期和药剂。从药剂防治试验示范的结果看,抓住6月下旬至7月上旬孵幼虫在地表活动这一关键时期,及时选用50%辛硫磷、5%锐劲特、90%敌百虫、40%乙酰甲胺磷、40.7%毒死蜱等高效低毒农药,加水稀释800倍液装入去掉喷头的手动喷雾器内,逐墩灌入花生根部或10%辛拌磷粉粒剂每亩用量3公斤加细土撒墩,施药后最好浇一遍水,防治效果可以达到70%~92%,保苗率达到80%~90%。据调查,2004年新郑市防治面积达到3.2万亩,防效达到70%~80%,保苗率达到82%~90%,花生收获时测产,较未防治区增产22%,效果十分显著。
    以上内容仅供大家参考了解,具体以当地实际情况为准,更多最新三农资讯、农药使用技术、农业技术支持及病虫害防治问题欢迎至山村网的病虫害防治一栏查看。
(责任编辑:豆豆)
下一篇:

油菜茎象甲

上一篇:

油菜苹毛丽金龟

  • 信息二维码

    手机看新闻

  • 分享到
打赏
免责声明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xfptx@outlook.com
 
0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