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山村网

花生田灰地种蝇的危害症状和防治方法

2018-11-28 12:25:32浏览:675评论:0 来源:山村网   
核心摘要:  花生田灰地种蝇是双翅目,花蝇科害虫。俗称灰种蝇、种蝇、地蛆、种蛆、菜蛆、根蛆。在国内各个地区都有分布。主要危害作物是
  花生田灰地种蝇是双翅目,花蝇科害虫。俗称灰种蝇、种蝇、地蛆、种蛆、菜蛆、根蛆。在国内各个地区都有分布。主要危害作物是:花生、豆类、瓜类、棉花、十字花科等。田灰地种蝇对花生的危害是很严重的,我们在种植期间,要及时的对其采取措施进行防治,才能让您的花生更好的生长。下面,小编给大家介绍一下花生田灰地种蝇的危害症状和防治方法。
花生田灰地种蝇的危害症状和防治方法
   为害特点:
  以幼虫钻入花生种子里,咬食子叶或胚芽,致种子不能发芽或腐烂;也可钻入幼苗茎内,将茎蛀食成空心而枯萎。
  形态特征:
  成虫体长4—6mm,雄稍小。雄体色暗黄或暗褐色,两复眼几乎相连,触角黑色,胸部背面具黑纵纹3条,前翅基背鬃长度不及盾间沟后的背中鬃之半,后足胚节内下方具1列稠密末端弯曲的短毛;腹部背面中央具黑纵纹1条,各腹节间有1黑色横纹。
  雌灰色至黄色,两复眼间距为头宽1/3;前翅基背鬃同雄蝇,后足胫节无雄蝇的特征,中足胫节外上方具刚毛1根;腹背中央纵纹不明显。卵长约1mm,长椭圆形,稍弯,乳白色,表面具网纹。幼虫蛆形,体长7—8mm,乳白而稍带浅黄色;尾节具肉质突起7对,1—2对等高,5—6对等长。蛹长4—5mm,红褐或黄褐色,椭圆形,腹末7对突起可辩。
  生活习性:
  年生2—5代,北方以蛹在土中越冬,南方长江流域冬季可见各虫态。种蝇在25℃以上,完成l代19天,春季均温17℃需时42天,秋季均温12—13℃则需51.6天,产卵前期初夏30一40天,晚秋40—60天,35℃以上70%卵不能孵化,幼虫、蛹死亡,故夏季种蝇少见。种蝇喜白天活动,幼虫多在表土下或幼茎内活动。
  防治方法:
  (1)花生田施用的基肥和饼肥必须充分腐熟,均匀深施后盖土,地面上不露粪肥,减少种蝇产卵。(2)适时播种,减少低温造成的烂种。
  这些就是小编整理的一些花生灰地种蝇的危害症状和防治方法,大家学会了吗?小编整理的这些知识对您种植您的花生有着很好的帮助,大家在种植期间,要记的及时的采取措施,让您的花生能够更好的生长。想要学习更多的病虫害防治知识的话,记得关注我们的病虫害防治知识库。
农药第一网app
(责任编辑:豆豆)
下一篇:

油菜横纹菜蝽

上一篇:

油菜菜螟

  • 信息二维码

    手机看新闻

  • 分享到
打赏
免责声明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xfptx@outlook.com
 
0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