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山村网

谷子白发病

2018-11-28 13:52:17浏览:521评论:0 来源:山村网   
核心摘要:谷子白发病是一种分布十分广泛的病害,在我国华北、西北、东北等地发生严重。为害程度逐渐加重,已成为谷子生产上的主要病害据调


谷子白发病是一种分布十分广泛的病害,在我国华北、西北、东北等地发生严重。为害程度逐渐加重,已成为谷子生产上的主要病害据调查,2007年田间病株率为5%—10%,严重地块达到50%,对谷子的产量和品质影响很大。

【谷子白发病症状】

从发芽到出穗都可发病,并且在不同生育阶段和不同部位的症状也不一样。未出土的幼芽严重发病的,出土后的幼苗及其叶子变色、扭曲或腐烂;“灰背”,幼苗3—4叶时,病叶正面出现自色条斑,叶背长出灰白色霉层,此后叶片变黄、枯死:“白尖”,当叶片出现灰背后,叶片干枯,但心叶仍能继续抽出,只是心叶抽出后不能正常展开,而是呈卷筒状直立,呈黄白色,以后逐渐变褐色呈枪杆状。“刺猾头”部分病株发展迟缓,能抽穗,或抽半穗,但穗变形,小穗受刺激呈小叶状,不结籽粒,内有大量黄褐色粉末。病穗上的小花内外颖受病菌刺激而伸长呈小叶状,全穗像个鸡毛帚。“白发或乱发状”,变褐色的心叶受病菌为害,叶肉部分被破坏成黄褐色粉末,仅留维管束组织呈丝状,植株死亡。

【病原与发生规律】

Sclerospora graminicola 称禾生指梗霜霉,属鞭毛菌亚门真菌。以卵孢子在土壤中、未腐熟粪肥上或附在种子表面越冬,是主要初侵染源卵孢子系统性侵染病株后产生分生孢子,但在华北地区,分生孢子须在特殊的气候条件下,才能引起系统性的再侵染并产生大量卵孢子。病菌的侵染主要发生在谷子的幼苗时期。种子上沾染的和土壤、肥料中的卵孢子萌发产生芽管,用芽管侵入谷子幼芽芽鞘,随着生长点的分化和发育,菌丝达到叶部和穗部。孢子囊和游动孢子借气流传播,进行再侵染:低温潮湿土壤中种子萌发和幼苗出土速度慢,容易发病。该病发病的土壤适温为 20 ℃ ,土壤相对湿度为 50 % ,即半干土:发病温度范围为 19 — 32 ℃ ,相对湿度为 20 %—80 %。发病条件范围比较广泛,而且温湿度互相影响.。当温度自 20 ℃ 逐渐降低时,湿土较适于发病;温度自 20 ℃ 逐渐升高时,干土较适于发病。苗期多雨时,白发病较严重;连作田菌源数量大或肥料中带菌数量多,病害发生严重;土壤墒情善,出苗慢.播种深或土壤温度低时.病害发生亦严重。不同品种的抗病性表现有差异。

【防治方法】

谷子白发病主要由初侵染引起,所以,在防治上应抓住选用抗病良种、实行轮作、种子处理、拔除病株等减少初侵染源的措施。选用抗病品种,建立无病留种地获得无病种子。重病田块,实行2—3年轮作倒茬。田间及时拔除病株,减少菌源。忌用带病谷草沤肥,避免粪肥传染。种子拌种和土壤处理可以有效防治病害发生。

种子处理,可用35%甲霜灵拌种剂按种子重量的0.2%拌种,或用50%甲霜·酮(甲霜灵·三唑酮)可湿性粉剂按种子重量的0.3%—0.4%拌种;或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苯菌灵可湿性粉剂0.3%拌种;或用种子重量0.4%—0.5%的64%恶霜灵·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拌种。土壤处理,可用75%敌磺钠可溶性粉剂500g/亩对细土15—20kg混匀,播种后覆土。发病初期,及时喷洒下列药剂:45%代森铵水剂180—360倍液;58%甲霜灵·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600倍液;64%恶霜·锰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72%霜脲·锰锌可湿性粉剂600—800倍液;69%烯酰吗啉·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100
(责任编辑:豆豆)
下一篇:

谷子红叶病

上一篇:

谷子细菌性条斑病

  • 信息二维码

    手机看新闻

  • 分享到
打赏
免责声明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xfptx@outlook.com
 
0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