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山村网

谷子黑穗病

2018-11-28 13:52:29浏览:207评论:0 来源:山村网   
核心摘要:【谷子黑穗病症状】我国各谷子产区均有发生,东北、华北地区发生较重。谷子黑穗病主要为害穗部,通常一穗上只有少数籽粒受害,抽


【谷子黑穗病症状】

我国各谷子产区均有发生,东北、华北地区发生较重。谷子黑穗病主要为害穗部,通常一穗上只有少数籽粒受害,抽穗后表现症状。病穗刚抽出时,因孢子堆外有子房壁及颖片掩盖不易发现。病穗短,直立,大部分或全部子房被冬孢子取代。当孢子堆成熟后全部变黑才显症,初为灰绿色,后变为灰色。病粒较健粒略大,颖片破裂、子房壁膜破裂散出黑粉,即病原菌冬孢子。

【病原与发生规律】

Ustilago crameri称谷子黑粉菌.属担子菌亚门真菌。该病属芽期侵染的系统性病害。以冬孢子附着在种子表面越冬,成为翌年初侵染源。带菌种子萌发时,病菌从幼苗的胚芽鞘侵入,并扩展到生长点区域的细胞内和细胞间隙,随植株生长而系统侵染,直至进入子房,破坏子房,最后侵入穗部,致病穗上籽粒变成黑粉粒粒黑穗病菌的冬孢子能长期存活,没有休眠现象,只要条件适宜就可萌发在温暖湿润地区,散落于土壤的冬孢子,多于当年萌发而失效,不能成为翌年的初侵染菌源。在低温干燥地区,可能有部分散落田间的冬孢子,当年不萌发.成为下一季谷子发病的初侵染菌源。谷子播种后的土壤温湿状况对侵染发病影响很大。病原菌侵染幼苗的适宜土壤温度为12—25℃,超过25℃则侵染受到抑制。在较低的温度下,谷子萌发与出苗缓慢,拉长了病原菌侵染的时间,发病就较重。土壤含水量在30%—50%适于病菌侵染,土壤干旱或水分饱和都不利于病原菌侵染。种子带菌率高,土壤温度低,墒情差,覆土厚,幼芽滞留土壤中的时间延长,则发病加重。谷子品种间抗病性有明显差异。

【防治方法】

选用抗病品种。搞好种子繁育田的防治,由无病地留种。不使用来源于发病地区和发病田块的种子。严格选种,剔除病穗并销毁。

种子处理,可用下列药剂:40%拌种双粉剂按种子量0.2%—0.3%拌种;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或5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按种子量0.2%拌种;50%克菌丹可湿性粉剂按种子重量0.3%拌种;25%三唑酮可湿性粉剂、15%三唑醇干拌种剂、50%福美双可湿性粉剂等,皆以种子重量0.2%-0.3%的药量拌种;0.25%公主岭霉素可湿性粉剂50倍浸泡12小时。
(责任编辑:豆豆)
下一篇:

谷子瘟病

上一篇:

谷子红叶病

  • 信息二维码

    手机看新闻

  • 分享到
打赏
免责声明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xfptx@outlook.com
 
0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