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山村网

如何防治玉米干腐病

2018-11-28 14:19:16浏览:798评论:0 来源:山村网   
核心摘要:  玉米在生长过程中如果管理不当,容易出现干腐现象,这就是我们通常说的玉米干腐病,如果不及时的采取措施,会给大家造成很大
如何防治玉米干腐病

  玉米在生长过程中如果管理不当,容易出现干腐现象,这就是我们通常说的玉米干腐病,如果不及时的采取措施,会给大家造成很大的经济损失,所以一般大家发现这种症状都会非常的焦虑,为了帮助大家找到有效的防治方法,下面小编为大家介绍如何防治玉米干腐病,以供参考。
  症状
  该病是玉米重要病害之一,被有些省市列为检疫对象。东北发生重,江苏、安徽、四川、广东、云南、贵州、湖南、湖北、浙江等省都有发生。玉米地上部均可发病,但茎秆和果穗受害重。茎秆、叶鞘染病多在近基部的4—5节或近果穗的茎秆产生褐色或紫褐色至黑色大型病斑,后变为灰白色。叶鞘和茎秆之间常存有白色菌丝,严重时茎秆折断,病部长出很多小黑点,即病原菌的分生抱子器。叶片染病多在叶片背面形成长条斑,长5cm,宽l一2cm,一般不生小黑点。果穗染病多表现早熟、僵化变轻。剥开苞叶可见果穗下部或全穗籽粒皱缩,苞叶和果穗间、粒行间常生有紧密的灰白色菌丝体。病果穗变轻易折断。严重的籽粒基部或全粒均有少量白色菌丝体,散生很多小黑点。纵剖穗轴,穗轴内侧、护颖上也生小黑粒点,这些症状是识别该病的重要特症。Diplodia frumenti引起的干腐病症状与D.zeae和D.macrospora引起的干腐病区别:前者在籽粒、穗轴上均产生暗褐色菌丝体,严重时整个果穗变成黑色,籽粒内充满变黑的组织和菌丝体,其中还埋生黑色分生孢子器,同时茎秆的髓部也变黑,果穗基部最易受害。茎秆受害则以下部的节和节间发生较多,后期病部纵裂,分生孢子器突出。
  传播送径
  病菌以菌丝体和分生孢子器在病残组织和种子上越冬。翌春遇雨水,分生孢子器吸水膨胀,释放出大量分生孢子,借气流传播蔓延。玉米生长前期遇有高温干旱,气温28—30℃,雌穗吐丝后半个月内遇有多雨天气利其发病。
  防治方法
  (1)列入检疫对象的地区及无病区要加强检疫,防止该病传入。
  (2)病区要建立无病留种田,供应无病种子。
  (3)重病区应实行大面积轮作,不连作。
  (4)收获后及时清洁田园,以减少菌源。
  (5)药剂防治 ①播前用200倍福尔马林浸种1小时或用50%多菌灵或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100倍液浸种24小时后,用清水冲洗晾干后播种。②抽穗期发病初喷洒50%多菌灵或5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l000倍液或25%苯菌灵乳油800倍液,重点喷果穗和下部茎叶,隔7—l0天1次,防治1次或2次。
  以上就是山村网的小编为大家介绍的如何防治玉米干腐病,希望玉米再出现这种症状,可以按照以上方法进行有效的防治,小编提醒,要早发现早防治,以免错过最佳防治时期。
(责任编辑:豆豆)
下一篇:

玉米纹枯病防治三措施

上一篇:

如何防治玉米穗腐病

  • 信息二维码

    手机看新闻

  • 分享到
打赏
免责声明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xfptx@outlook.com
 
0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