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山村网

水稻恶苗病的防治方法

2018-11-28 15:48:41浏览:656评论:0 来源:山村网   
核心摘要:  水稻恶苗病又称白秆病,系水稻地上部的一种真菌病害。病原菌是子囊菌亚门的藤仓赤霉菌。无性态为半知菌亚门的串珠镰孢。从秧
   水稻恶苗病又称白秆病,系水稻地上部的一种真菌病害。病原菌是子囊菌亚门的藤仓赤霉菌。无性态为半知菌亚门的串珠镰孢。从秧苗期至抽穗期均可发病。下面是水稻恶苗病的防治方法:

水稻恶苗病的防治方法
   一、症状识别
  病菌发育适温25℃左右,种子带菌是引起苗期发病的主要原因,重病种子往往不能发芽,或萌发后的幼苗不久就死亡。轻病种子长出的病株徒长,瘦弱,黄化,通常比健株高3-10厘米,极易识别。病株基部节上常有倒生的气生根,剥开病菌,内有白色菌丝,待病茎烂后,表面产生白色或粉红霉层,后期病部散生或群生黑色小点。病珠分蘖少或不分蘖,叶片、叶鞘、节间变细长,一般病珠后期多数枯死,少数不能抽穗,有的虽能抽穗结实,但穗小粒小或籽粒不饱满。
  二、发生规律
  水稻恶苗病的病菌随谷粒和稻草越冬。带菌种子和病稻草是该病的初侵染源。浸种时带菌种子可污染无病种子而传染。病菌从秧苗的芽鞘或伤口侵入,引起秧苗发病徒长,严重的引起苗枯,病苗上产生的病菌传播到健苗,引起再侵染。水稻抽穗开花时,病菌经风雨传到花器上,使谷粒和稻草带病菌,循环侵染为害水稻。
  土温30-50℃时易发病,伤口有利于病菌侵入。旱育秧较水育秧发病重,增施氮肥刺激病害发展,使用未腐熟有机肥发病重。一般晚稻发病重于早稻,籼稻较粳稻发病重,糯稻发病轻。
  三、防治方法
  1、农业防治
  ①建立无病留种田,抗病品种。
  ②加强栽培管理,催芽不宜过长,拔芽要尽可能避免伤根。做到“五不插”,即不插隔夜秧、不插老龄秧、不插深泥秧、不插烈日秧、不插冷水浸的秧。
  ③清除病残体,及时拔除病株并消毁,病稻草收获后作燃料或沤制堆肥。
  2、药剂防治
  ①严格把好种子消毒处理关。可用5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浸种2-3天,每天翻种子2-3次,或用35%恶霉灵胶悬剂200-250倍液浸种3-5天,早晚各搅拌一次,浸种后带药直播或催芽,或用25%咪鲜胺乳油3000倍液浸种72小时。
  ②喷雾防治。发病初期用50%灭菌威水溶性粉剂1000倍液喷雾。
    以上内容仅供大家参考了解,更多最新三农资讯、农药使用技术、农业技术支持及病虫害防治问题欢迎至山村网的病虫害防治一栏查看。
(责任编辑:豆豆)
下一篇:

水稻纹枯病孕穗期防治方法

上一篇:

水稻病虫害生物防治方法

  • 信息二维码

    手机看新闻

  • 分享到
打赏
免责声明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xfptx@outlook.com
 
0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