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山村网

水稻恶苗病应该怎么防治?

2018-11-28 15:50:16浏览:319评论:0 来源:山村网   
核心摘要:水稻恶苗病又称徒长病,在水稻苗期至穗期均可发病,全国各稻区均有发生。一般发生田块减产10%~20%,严重发生田块减产50%以上

    水稻恶苗病又称徒长病,在水稻苗期至穗期均可发病,全国各稻区均有发生。一般发生田块减产10%~20%,严重发生田块减产50%以上。那么,水稻恶苗病应该怎么防治呢?



    一、症状


    病谷粒播后常不发芽或发芽后不久即死亡。苗期发病病苗比健苗高出1/3左右,叶片、叶鞘细长,叶色淡黄,根系发育不良,部分病苗在移栽前死亡。在枯死苗上有淡红或白色霉粉状物,即病原菌的分生孢子。本田发病,节间明显伸长,节部常有弯曲露于叶鞘外,下部茎节逆生多数不定须根,分蘖少或不分蘖。


    剥开叶鞘,茎秆上有暗褐条斑,剖开病茎可见白色蛛丝状菌丝,以后植株逐渐枯死。湿度大时,枯死病株表面长满淡褐色或白色粉霉状物,后期生黑色小点即病菌的子囊壳。病轻的提早抽穗,穗小而不实。抽穗期谷粒也可受害,严重的变褐,不能灌浆结实而变成瘪粒,有的病粒内外颖缝处有一层线状条纹,天气潮湿时产生淡红色霉,发病轻的仅谷粒基部或尖端变为褐色,但内部已有菌丝潜伏。


    四、发病条件


    此病发生与土温关系较大,土温30℃~35℃时,病苗出现最多,25℃时病苗出现不多,20℃时病苗不表现症状,但可分离到病原菌。当土温升到40℃时,病原菌和水稻的生长都受到抑制,不表现症状。移植时,若遇温度高或中午阳光猛烈的天气,则发病较多。另外旱育秧较水育秧发病重;增施氮肥刺激病害发展。施用未腐熟有机肥发病重,晚播稻发病重于早播稻。


    五、防治方法


    1.农业措施


    (1)建立无病留种田,选栽抗病品种,避免种植感病品种。


    (2)加强栽培管理。催芽不宜过长,插秧要尽可能避免损根。做到“五不插”:即不插隔夜秧,不插老龄秧,不插深泥秧,不插烈日秧,不插冷水浸的秧。


    (3)清除病残体。及时拔除病株并销毁。


    (4)处理病稻草,病稻草尽量用作燃料或沤制肥料,不要用病稻草作为种子消毒或催芽时的覆盖物。


    2.种子处理。


    用1%石灰水澄清液浸种,15℃~20℃时浸3天,25℃浸2天,水层要高出种子10~15厘米,避免直射光。或用2%福尔马林浸闷种3小时,气温高于20℃用闷种法,低于20℃用浸种法。


    或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150~200克,加少量水溶解后拌稻种50千克或用5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浸种2~3天,每天翻种子2~3次。或用35%噁霉灵胶悬剂200~250倍液浸种,种子量与药液比为1∶1.5~1∶2,温度16℃~ 18℃浸种3~5天,早晚各搅拌一次,浸种后带药直播或催芽。


   


(责任编辑:豆豆)
下一篇:

毒死蜱颗粒剂防治水稻虫害的好处

上一篇:

水稻巧用戊唑醇防病防倒

  • 信息二维码

    手机看新闻

  • 分享到
打赏
免责声明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xfptx@outlook.com
 
0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