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山村网

水稻“褐变穗”怎么办?

2018-11-28 15:51:41浏览:313评论:0 来源:山村网   
核心摘要:  水稻“褐变穗”是特殊的气候条件、发病地区环境、管理方式以及病菌积累等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褐变穗病主要是交链孢霉菌

  水稻“褐变穗”是特殊的气候条件、发病地区环境、管理方式以及病菌积累等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褐变穗病主要是交链孢霉菌和附球霉菌感染,病菌孢子一般附着在稻粒、稻秆、禾本科杂草的枯死株上越冬。


水稻“褐变穗”怎么办?


     该病害田间发病主要集中在7月中下旬到8月上旬,其症状为水稻抽穗后不久,谷粒内颖出现褐色斑点或变褐,随病势进展变浓褐或黑褐色,称之为“褐变穗”、锈粒和黑穗,小穗轴并不坏死。发病严重时不仅影响稻米品质,降等降级,而且造成减产。那么水稻“褐变穗”怎么办?


  主要原因


  1、田间致病菌源的积累


  近年来,机械化收割和秸秆还田面积逐渐扩大,还田的稻秆上积累了大量病苗;其次堤埂杂草割后就地放置,孢子发生密度较高,易于田间菌源的恶性积累。


  2、感病品种连续大面积种植


  连年种植同一品种,面积扩大及病菌增加,导致品种的抗病性逐年下降,为“褐变穗”的大发生提供了得天独厚的寄主条件。


  3、施肥不当促进病害发生


  大量增施氮肥,且施肥时期偏晚,导致水稻抽穗后过于繁茂,贪青晚熟;同时钾肥、硅肥的施用量少,因而使品种的抗病力下降,易受到病菌的侵染。


  4、天气情况


  成熟期温度低、降雨多、日照少,病害更容易发生。


  防治措施:


  1、品种选择


  改变单一种植结构,做到品种多样化。提倡合理布局,培育抗病品种。同时科学浸种,播种和精选种子,培育壮秧,提高水稻抗病力,是防治褐变穗的基础。


  2、肥水管理


  施肥量在一定范围内与产量成正比,要正确合理地增施基肥、磷、钾、硅肥,少施氮肥。为防止稻叶早枯,要浅水灌溉,增强根系发育,保持水稻活力。


  3、切除传染源


  受害稻草和禾本科杂草枯死叶割后尽快移出田外,防止孢子大量繁殖,做堆肥应充分腐熟。


  4、药剂防治


  根据病情和气象预报,适时防治。在水稻孕穗末期、齐穗期施药防治,1.5%多抗霉素150毫升/亩或1.5%多抗霉素130毫升/亩 + 50%扑海因75毫升/亩。防治由鞘腐病、细菌性褐斑病、褐鞘病、紫杆病等引起的“褐变穗”,在水稻孕穗期、出穗期、齐穗期2%加收米80毫升+25%施保克60毫升/亩,兑水5升弥雾机茎叶喷雾,或航化喷药防治。


(责任编辑:豆豆)
下一篇:

水稻秧苗发黄、生长缓慢怎么办?

上一篇:

水稻发生白穗的原因有哪些?

  • 信息二维码

    手机看新闻

  • 分享到
打赏
免责声明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xfptx@outlook.com
 
0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