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山村网

棉苗红腐病如何防治

2018-11-28 16:11:50浏览:888评论:0 来源:山村网   
核心摘要:  危害症状  我国各棉区均有发生,长江流域、黄河流域棉区受害重,辽河流域也有发生。苗期、铃期均可染病。苗期染病 幼芽于
   危害症状

棉苗红腐病如何防治
   我国各棉区均有发生,长江流域、黄河流域棉区受害重,辽河流域也有发生。苗期、铃期均可染病。苗期染病 幼芽于出土前受害,芽变为红褐色腐烂。出土后受害棉苗根部的根磁、侧根变黄,后变黑褐色腐烂。
  幼茎染病导管变为暗褐色,近地面的幼茎基部出现黄色条斑,后 变褐腐烂,幼根、幼茎肿胀,子叶、真叶边缘产生灰红色不规则斑,湿度大时其上面产生粉红色霉层,即病原菌的分生孢子。
  生产上早播的棉田或遇低温多雨天气, 根部腐烂严重的,造成死苗。成株茎基部染病 产生环状或局部褐色伤痕,皮层腐蚀,木质部呈黄褐色。棉铃染病 参见棉铃红腐病。
  病原
  Fusarium moniliforme var. intermedium Neish et Leggett称串珠镰刀菌中间变种;F.semitectum Berk. et Rav.称半裸镰刀菌F.avenaceum (Corde ex Fr.) Sacc.称燕麦镰刀菌,F.graminearum Schwabe称禾谷镰刀菌等多种真菌,均属半知菌亚门真菌。
  F.moniliforme var.intermedium在PDA培养基上菌落绒状,粉红、淡紫或玫瑰色。产隐细胞单瓶梗或复瓶梗并存。小型分生孢子单胞,卵形或窄瓜籽形,串生或 假头生,大小5.3-10.8×2.7×4(μm)。
  传播途径和发病条件
  病菌随病残体或在土壤中腐生越冬, 病菌产生的分生孢子和菌丝体成为翌年的初侵染源。苗期初侵染源还可以是附着在种子短绒上的分生孢子和潜伏于种子内部的菌丝体,播种后即侵入为害幼芽或幼 苗。该菌在棉花生长季节营腐生生活。
  铃期分生孢子或菌丝体借风、雨、昆虫等媒介传播到棉铃上,从伤口侵入造成烂铃,病铃使种子内外部均带菌,形成新的侵染 循环。红腐病菌在3-37℃温度范围内生长活动,最适20-24℃。
  高温对侵染有利。潜育期3-10天,其长短因环境条件而异。日照少、雨量大、雨日可多 造成大流行。苗期低温、高湿发病较重。铃期多雨低温、湿度大也易发病。棉株贪青徒长或棉铃受病虫为害、机械伤口多,病菌容易侵入发病重。棉铃开裂期气候干 燥,发病轻。
  防治方法
  (1)选种健康无病的棉种。
  (2)注意清洁田园,及时拔除病菌,及时清除田间的枯枝、落叶、烂铃等,集中烧毁,减少病菌的初侵染来源。
  (3)适期播种,加 强苗期管理,采用配方施肥技术,促进棉苗快速健壮生长,增强植株抗病力。
  (4)加强棉田管理,及时防治铃期病虫害,避免造成伤口,减少病菌侵染机会。
  (5)种子处理。每100kg棉种拌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1kg。
  (6)铃期防治。
  一是结合防治其它病害进行兼治。
  二是及时喷洒1∶1∶200倍式波尔 多液或50%甲基硫菌灵(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800倍液或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50%苯菌灵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65%甲霉灵可 湿性粉剂1500倍液,每66m2喷对好的药液100-125L,隔7-10天1次,连续喷2-3次。
  以上内容仅供大家参考了解,更多最新三农资讯、农药使用技术、农业技术支持及病虫害防治问题欢迎至山村网的病虫害防治一栏查看。
(责任编辑:豆豆)
下一篇:

棉花烂铃病综合防治

上一篇:

怎么来防治大麻白斑病的危害

  • 信息二维码

    手机看新闻

  • 分享到
打赏
免责声明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xfptx@outlook.com
 
0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