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山村网

蚕豆核盘菌茎腐病

2018-11-28 17:02:30浏览:211评论:0 来源:山村网   
核心摘要:【症状】 主要发生在长江流域,初始于近地面的茎基部,病部呈浅灰绿色,后全部失去绿色变为苍白色,病部生有白色粗的苗丝,茵丝

【症状】 主要发生在长江流域,初始于近地面的茎基部,病部呈浅灰绿色,后全部失去绿色变为苍白色,病部生有白色粗的苗丝,茵丝向上下作短距离扩展,并向周围土面蔓延,菌丝渐变黄色至褐色,发病后期,生在腐败病组织上的苗丝呈深褐色布满整个病部表面,菌丝也可生长在腐烂了的根组织内,后期病部生有许多黑色菌核,严重的病株枯死。

【病原】
Sclerotinia trifoliorum Erikss.称车轴草核盘菌,属子囊菌亚门真菌。子座系一菌核,块茎状;菌核球形至椭圆形,黑色,表面粗糙,大小3—5mm;子囊盘漏斗形或盘状,带浅红褐色;子囊棍棒形至圆筒形,大小147—234×9J3—16.5(um);子囊孢子卵形至椭圆形,大小8—20×5一13(um);性孢子球状,大小2—3um。

【传播途径和发病条件】
病菌主要以菌核在土壤中越冬。翌年菌核萌发产生子囊盘和子囊孢子进行初侵染,由于该菌子囊孢子不能直接侵入健康蚕豆植株,而是萌发后先在寄主茎基部土面下的土壤中产生大量菌丝,这些茵丝在寄主表面生长和扩展,先削弱寄主抵抗力,再找适宜时机侵入。气温15—18℃、湿度大时产生大量子囊盘,释放出子囊孢子侵入。适合该病扩展的温度为17—22℃,一般2—4月始发,4—5‘月扩展较快,与易感病的紫云英等近的田块或与其轮作易诱发此病,蚕豆播种过密、株间湿气滞留发病重。

【防治方法】
(1)与禾本科作物实行2—3年的轮作,及时中耕锄草,播种不宜过密,注意清除田间菌核,收获后及时清理病残体,集中烧毁或深埋。(2)施用酵素苗沤制的堆肥或充分腐熟的有机肥,采用配方施肥技术,避免偏施、过施氮肥,增加磷、钾肥和石灰。(3)加强田间管理,雨后及时排水,防止田间湿度过高或湿气滞留。(4)发病初期喷洒36%甲基硫菌灵悬浮剂500倍液或40%混杀硫悬浮剂600倍液、50%苯菌灵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60%防霉宝可溶性水剂2号800倍液,667m2喷对好的药液50一60L,隔10天左右1次,连续防治2—3次。
(责任编辑:豆豆)
下一篇:

蚕豆镰刀菌萎蔫病

上一篇:

芝麻田烟盲蝽

  • 信息二维码

    手机看新闻

  • 分享到
打赏
免责声明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xfptx@outlook.com
 
0相关评论